第26章 初變_逃夭皇後成長記_思兔閱讀 

第26章 初變(1 / 1)

逃夭皇後成長記!

按慣例,宮中擇定禦花園某種花全盛之時,舉辦春日宴。其實也是古代公子小姐相親會的一種。

今年本應由賀嬪主持,寶嫬將此事攬過,委托玉梨和明珠張羅,由周南院眾人協力完成。小事與眾人或女先生商議,她全程在旁提點,大事則請示賀嬪甚至昭妃決斷。

這樣做目的何在,當時明珠並未看透,隻道是寶嫬好大喜功,而自己隻要和姐妹們一心一意要將事情辦好即可。

春日宴年年有,難得的是新意。“新意”二字說著簡單,那年主辦人不求“新意”?最後結果不還是年年老樣子?

“作為穿越女,要是還辦不出新意那可就丟人了哈。”話雖這麼說,若貿然將現代那套開放超前的東西搬過來,自己大概會被當做怪物打出去,若是龍顏不悅,說不定還會連累家人。

選定要玩賞的花,順帶定下時間、地點;請哪些人,請帖如何下;當天流程如何,安排什麼活動,需要哪些人力物力……

這幾乎就是現代公關營銷一場、一個啊!

而且頂頭還有好幾個大boss,寶嫬不算,妃子娘娘們,皇帝,哪個好惹啊!萬一出個差錯……

明珠和玉梨、章文鸞等人忙得腳不點地。好在平日裡親密的這幾個都很靠譜,也講道理。

不像劉雅、陳韻箏等人,凡是交給她們的事,時間節點到時,交上來的東西不是不合適,就是根本沒有。

因劉雅人脈廣闊,便由玉梨出麵,將草擬賓客單子的任務交給她——這單子交給寶嫬前,明珠和玉梨等人自然還是要再過一遍的。此事事關重大,她想必不敢動手腳動得離譜,既如此,她的人際網絡不用白不用。

給了她七日,第七日鶯兒去要,被她花言巧語哄得兩手空空回來,寬限到十日。三天之後文鸞去要,撕不開麵皮,又被她拖到十五日。

縱然明珠早知她必然不會全力以赴,隻會從中阻撓,預留出她拖拖拉拉不做事的時間,也沒想到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玉梨和明珠將劉雅等人拖遝之事預先告訴寶嫬。又過了五天,明珠親自上陣。誰知劉雅當著明珠的麵,將一杯茶水“不小心”灑在一疊宣紙上。

明珠心裡一陣冷意。

有意思的是,當時寶嫬恰好來尋劉雅,剛好看見了。

明珠想笑。太可笑了。

自從此事之後,寶嫬便暗示明珠和玉梨索性隻安排她們一些邊邊角角可有可無的事。

明珠她們樂得如此,排除劉雅那一幫人,做事效率反而提高。

春日宴不是小事,大家也都還沒出閣,都想努力辦好。

隻是少了幾個人,剩下的眾人,工作量自然跟著增多。好在雖然忙,有姐妹們一起,快樂又充實。多少年之後明珠再回想那段歲月,縱使後來世事變遷物是人非,也覺得那時的陽光如此明媚。

還記得王鶯兒是常請客的。她愛吃,家裡寵她,此行入宮甚至都特意帶了個會做飯做小點心的丫鬟名喚“阿青”的,什麼魚須酥、豌豆黃、炒紅果、驢打滾,什麼定勝糕、青團、蟹黃酥,明石南北東西各種小吃,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統統都當家常便飯。鶯兒大方,也愛請客,覺得好吃的非要和好姐姐們一起吃才香。

明珠早上提了一嘴的鰻魚飯,沒想到晚飯就能吃得上。鰻魚酥香,米飯軟糯又不失筋道,再配上耳杯裡特製的味增醬料,章文鸞飯量小都乾掉了一整碗。

吃飯時明珠逗鶯兒道“剩下多少飯粒兒,相公臉上便生多少麻子。”

鶯兒憨憨地笑道“我不信,姐姐逗我呢。”

明珠笑著推玉梨“你若不信可問公主。”玉梨便忍住笑故意板著臉道“她沒有說謊。”

鶯兒見玉梨也是一本正經,被唬住了,呆呆的不說話。

明珠還在這廂端著呢,那廂玉梨撐不住了,“噗嗤”一聲笑出來。王鶯兒這才回過味來,又氣又笑,不敢捶公主,隻得捶明珠道“你這個做姐姐的沒個姐姐形兒!”

眾人飯都不好好吃,笑成一團打鬨一回。好不容易飯畢,又繼續談正事。

黃苓雨道“我看寶嫬姑姑喜歡弄些對對子之類的,要不咱們中間也安排上?”

明珠沉吟不語,擔心乏味。

章文鸞打量眾人神色,才猶豫著輕聲道“我聽說……寶嫬姑姑,似乎是不怎麼懂對子的,聽說,她念的書有限。”

明珠沒說話,忽然明白對對聯那天為什麼寶嫬言行古怪,轉而回憶從前,凡是涉及詩詞文章,寶嫬的點評似乎就不像對待飲食衣裙那樣“口味挑剔”。

文鸞說得對。

隻是明珠好奇她怎麼知道的?

章文鸞吞吞吐吐,才說“我們家祖上跟晏家有點交情,所以他們家的事,我也多多少少聽說一點。”

明珠有些驚訝。不想文鸞錯會了她的意思,又繼續道“還有就是,進宮前家裡托人照看我,也事先打聽過,所以……”

明珠心裡暗歎自己終究想得還是太簡單。宮裡誰沒有點故事?誰沒有點關係?眼前坐著的這些人,背後是什麼,她竟然簡簡單單從未想過……

唉,也無所謂。她沒問過,章文鸞也不是故意隱瞞。再說,如今肯說,顯然也是信任她的意思……她不過是自保罷了,又沒有害人。

隻是無論對文鸞還是對寶嫬,印象都有些變了。



最新小说: 重生歸來嬌小姐被寵爆了 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賺翻天 喬木墨蓮 憶孤生 農門悍妻:狀元夫君寵不停 蘇晗初君墨曄 藥香來襲 開局永生,無敵前我硬肝滿級技能 誘愛:在陸先生心上肆意撩火 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