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天幕中武珊珊身影出現在萬界天空中,正在講解如何防止文武失衡的問題。
各朝各代對於軍銜製也有了興趣,紛紛要求講解。
武珊珊這才認真的解釋道:“因為每個朝代麵臨的問題不同,文武官職在稱謂上也不同,軍銜製也應該不同。
先回答始皇帝陛下的問題,秦統一天下,有百萬精銳秦軍,又推行的是軍功爵製度,土地卻是有限的。
其它王朝雖然沒有推行軍功爵製,但同樣會遇到土地問題。
那麼還是拿明朝舉例,明成祖朱棣時期有強大的水師,又有鄭和船隊,所以軍種為兩個。
一個是陸軍,另一個是水師,我們更樂意稱為海軍。
水師是什麼?隻能在江河內作戰或執行非戰鬥任務,無法出海作戰的以船隻為載體的作戰單位。
海軍是在海洋上作戰或巡邏,護航等非戰鬥執班任務的部隊。
陸軍和海軍隻是兩大軍種,又分多個兵種。
先講一下大明陸軍,如果實施軍銜製先要分出兵種,神機營,三大營這是朱棣永樂時期的軍隊編製。
軍銜則分為列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這五個等級。
這五級屬於步兵,騎兵軍銜就簡單,設有軍士,軍士長。
炮兵屬於技術兵種,增加一個專業軍士。
武珊珊說的正是林楓給朱棣時朝設計的軍銜體係。
“這隻是士兵,還有軍官和將官,以明朝的軍製軍官設有尉官,校官和將官三級,每級又不同。
尉官分三等,少尉,中尉,上尉,校官分少校,中校,上校三等。
將官分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和元帥。另設最高統帥一職,由皇帝本人擔任。
或許你們還不明白官職,軍職,軍銜的區彆和作用,文武分治的含義。
拿虎賁中郎將來說明吧,這隻是軍隊中常見的官職,有皇帝任命的。
相對應的兵馬不同朝代不同時期兵馬人數不同,按平均四萬人計算,虎賁中郎將對應的軍銜應當為中將或上將。
在比如明朝巾幗英雄秦良玉,以她的戰功和地位軍銜為大將或元帥,官職名稱兵馬大元帥。
軍方官職隻是對應文官官職,能於軍隊中上將,大將,元帥平級的也隻有明朝內閣人員。
中將,少將見到內閣成員要行軍禮,其它文官見到少將以上軍人要行禮的。
軍政分開互不統屬,徹底杜絕以文壓武,避免出現小小的縣令七品官騎到三品武將頭上。”
武珊珊的話讓古人大驚,秦始皇:“什麼?一個縣令隻是七品,權力比三品武將還大?這宋,明兩朝以文抑武,文官都如此狂嗎?”
“始皇帝陛下所言極是,這簡直是胡鬨!”唐太宗李世民說道。
“同上,沒錯,難怪宋朝麵對遼,金不敢打,這是什麼騷操作?”漢武帝劉徹也說道。
宋太祖趙匡胤:我都潛水了,還拿大宋來編排?心態炸裂。
不行,必須求助於神皇林楓,問一下在大宋如何做到文武分治,軍政分開。
這時明成祖朱棣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