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已盤點了完八位才女,萬界之中不論帝王將相還是庶民百姓都驚歎不已。
憑以往的經驗來判斷,十大才女榜隻要最後一位講完肯定發放獎勵,卻無從猜測會是什麼樣的獎勵。
天幕才女榜第一名用猜都已知曉會是誰榮登榜一,當然宋朝之後的人是最清楚的,可秦漢隋唐時期的古人並不清楚會是誰,也隻能從後世網友彈幕中來猜測。
天幕稍後再次開啟,音頻視頻打開,傳向四方。
“古代十大才女第一名:
兩宋時期,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紹興二十五年去世。
李清照所作詞前期多寫悠閒生活,後期悲歎身世,情調感傷。藝術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彆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章丘人,進士出身,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
蘇軾的學生,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藏書甚富,宋史有傳有著述傳世。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一說李清照母親為元豐宰相王珪長女,善文詞。
2歲時生母去世,王拱辰孫女為其繼母。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所以才華過人,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摘自王灼【碧雞漫誌】
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讚,6歲時隨父到東京生活,學習文化。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彆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
除了作詩之外,她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元符二年,16歲時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元符三年,17歲得識張耒,作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這組詩筆勢縱橫地評議興廢,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興敗盛衰的曆史教訓,借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治者,“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對國家社稷能表達出如此深刻的關注和憂慮令世人刮目相看。
因此,【清波雜誌】認為這兩首和詩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陳宏緒的【寒夜錄】評此兩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
新婚後的生活琴瑟和諧,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可惜好景不長,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卷了進去。李清照出嫁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寧元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佑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
朝廷黨爭愈演愈烈李格非元佑黨人的罪名竟株連到李清照身上,夫妻倆的婚姻麵臨挑戰。
李清照雖然當時隻是一個閨閣之中的小女孩兒卻有著天縱之才,也漸漸地在北宋的文壇之中聲名鵲起。
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才女竟然還是個賭博愛好者,在當時的宋朝有一種賭博形式叫打馬。有人說這就是麻將的前身,李清照不止愛好打馬還經常贏錢。
平時一有時間她總愛約上三五好友一起打馬,不僅如此,她還專門寫下了一篇打馬圖序在這裡麵列出了二十多種遊戲的方式方法還對這些方式一一作出了自己的評價。
並將自己的經驗也付諸其中傳授給世人,除了寫詞賭博之外李清照還有一項技能也是眾所周知的就是她的酒量。
她本出生在濟南,李清照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女文豪自然也是海量的。
李清照目前流傳至今的五十八首詞作當中至少有一大半內容當中都提到酒或者與酒有關。
很多人都說李清照的作品含酒量比李白都高,從這些都不難看出李清照是個真性情的人。
自己還是一個很拽的人,特彆擅長懟人。說到李清照懟人用一句話就可以簡單地概括:世上詩人千千萬,照姐懟了一大半。
有人說李清照懟遍大宋的文壇就連一代文豪蘇軾都沒能得以幸免,她不止一次地說蘇軾的詞音律不協調還嘲諷柳永用詞低級庸俗,還有很多文人也都被她懟得體無完膚。李清照就是這樣一個才華與性情兼容的千古才女,在當時的北宋一時之間聲名鵲起,可以算得上是名滿京城了。
很多適齡男子也投來了欣賞的目光,這其中就有她這一生最愛的男人趙明誠。
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之後過得非常幸福,兩個人十分的恩愛。不止一起攢錢買碑文和古董字畫回家一起研究,還每天出雙入對羨煞旁人。
婚後不久趙明誠要外出求學,李清照舍不得他離開還在他臨走的時候在手帕上寫下了那首一剪梅,讓趙明誠隨身攜帶以解相思。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當作於婚後不久,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記】引【外傳】雲:
“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彆覓錦帕書詞以送之。”
根據李清照帶有自傳性的金石錄後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後伉儷之情甚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而後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與丈夫時有彆離,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
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眾人皆知。
李清照還寫下了很多的詞寄給趙明誠,那首家喻戶曉的醉花陰也是在那段時期所作。詞中所透露出來的相思之情含糖量非常高,讓人讀了之後都能感受到李清照的那種想念與愛戀。
而往往太過於美好的時光總會襯托著悲涼,與這段幸福時光相比李清照的後半生卻是充滿了波折和悲苦。
在宋朝時期整個朝堂是十分動蕩的,變革與黨政之爭也非常的嚴重。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與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都是在朝為官,難免受到牽連而第一個因為黨爭被牽連的人就是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
公元1102年,宋徽宗提拔蔡京為宰相,蔡京一度成為朝中權臣。開始整頓與他對立的人將其列為舊黨,包括司馬光,蘇軾在內的三百餘人被列為元佑黨,當時也稱這些人為奸黨。
李格非本就是蘇軾的門生,自然也深陷其中。遭到罷官免職也是在所難免,與此同時趙挺之卻得到了重用,一路高升坐上了尚書的位置。
李清照想讓自己的公公救救父親,一再地請求趙挺之出手相救。可趙挺之自始至終也沒有理會李格非。也最終沒有逃離被打回原籍的命運。
隨之而來的就是朝堂頒布新令,兩黨之間不允許通婚。而李清照和趙明誠正是身處兩黨被迫無奈李清照揮淚告彆趙明誠,兩人就這樣被生生地分開了。
在這之後,趙挺之更加得到宋徽宗的重用,隨即稱相,與蔡京在朝廷之中形成分庭抗禮的局勢。
很快蔡京敗下陣來,被罷了相。這天下也算是得到了幾分安寧,李清照這才有了機會重新回到自己深愛的丈夫身邊。可沒想到沒到半年的時間,蔡京複位,趙家被冤入獄,趙挺之含恨而終。
李清照也隻能跟隨趙家回到老家山東青州生活,李清照也在這段時期寫了很多感慨之作。這些詞皆是字淺,可字字句句皆是笑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