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界之中天幕高掛在天際,初步講述了科技與生活的關係,並引出一代科技始祖墨子。
萬界之中各朝各代的帝王將相,士族階層,書生和黎民百姓都在議論什麼叫科技,科學家為何在後世地位很崇高,難道不應該是儒學嗎?
可惜天幕無情的打臉天下儒生,再加上看到的後世作戰樣式,隻要不是傻逼白癡都應明白科技的力量。
天幕靜止了三日,第四天開始有了動靜,正如此前所講的,墨子成了視頻盤點的對象。
天幕:“前期簡略講解了華夏科技始祖墨子,今在詳細介紹這位華夏曆史上科技始祖,他及其弟子對華夏科技發展與貢獻。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後簡略為墨姓。
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學家。
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
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
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人,他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青年時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複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據《淮南子.要略》之說墨子原為儒門弟子,墨子曾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禹。
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因不滿儒家學說而另創一對立的學派。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
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墨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
戰國百家爭鳴,法家儒家各學派掐得歡,但要論其中最為奇特的力量卻當屬墨家。
倘若翻看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的各類史料,墨家在諸子百家中似乎隻是個簡單的名字,有關他們的記錄總是簡短幾筆。
但如果從這些簡略的記載裡透視進去,卻會驚訝的發現戰國時代絕大多數的大事件似乎都與這簡單的墨家有著剪不斷的聯係。甚至在戰國曆史走向的很多關口正是這個學派不停迸發出神秘的力量。更叫現代人驚歎的是記錄了墨家言行理論的寶典在兩千年前時就集合了小孔成像,重力運動,杠杆理論等科學原理。
僅以學術意義論堪稱領先當時一個時代,後世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多少劃時代的發明與經典工程都可以從墨經中找到源頭。
這個特立獨行的學派雖然在後世被不停的遮蓋,但這一切卻依然是遮不住的風采。
墨子是一個思維領先於當時時代的人,他所追求的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戰爭,崇尚節儉,甚至不會有音樂亂人心智的世界。隻要看看墨子與儒家的辯論就能更明白。
墨子與儒家的分歧:挑戰命定,追求平等與自強
自古以來,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強調天命、禮製與仁義之道。然而,在這一主流思想之外,墨家學派以其獨特的視角和主張,對儒家的某些觀念提出了挑戰。其中,最為顯著的分歧之一,便是關於命運與富貴的看法。相較於儒家對天命的深信不疑,墨家主張人的富貴與貧賤並非上天注定,而是取決於個人的努力與自強。
在儒家思想中,天命被視為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決定著每個人的命運。人們應當順應天命,恪守禮製,以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然而,墨家對這種觀點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命運並非天定,人的富貴與貧賤更多地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因此,墨家倡導人們應當自強不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