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出現在萬界之中後,隨著天幕講述華夏曆史上發生的事後,萬界曆史發展發生變化。
當天幕播放關於鄭成功的事跡及相關曆史事件後,萬界古人們徹底炸裂了。
“朕統六國,本以為天下一統,卻不曾想世界如此之大。
哼!一個區區小國也敢如此,殺吾後人,朕當滅之!”贏政看到西方殖民者與當地土著殺華夏人幾乎肝膽俱裂。
漢武帝:“朕之大漢鐵騎橫掃漠南,匈奴遠遁,卻不想這後世海上小國也敢如此!
傳旨將神皇賜下的軍用地圖和海圖拿來,朕要出兵!”
唐太宗:“朕征伐四夷,乃天可汗,萬國來朝,沒想到後代子民遭此殺身之禍!來人!朕要派兵出征。”
唐高宗:“簡直令朕難以置信,一個倭國,又加上西夷,土著,當華夏軟弱可欺嗎?傳旨征討四夷!”
明太祖:“咱一時心善,才有十六個不征之國,沒有想到這其中幾個反咬一口,真是好的狠,當真以為咱大明是好欺的,殺咱大明子民,好膽!”朱元璋怒極了。
“哈哈,咱真是開了眼,我老頭子北伐漠北,令鄭和下西洋原本是為了友好交流,卻引來了群狼!傳令鄭和屠光那幫畜牲!”明成祖怒極反笑,下達了絕殺令。
萬界各朝隻要有海上實力的都在考慮出征之事,而林楓通過雙係統給萬界帝王們加了一把火,要技術給技術,錢財就一個字:搶!
當然這個搶自然是海盜,打擊海盜並且攻打西方諸國時三光政策,這是林楓的建議,反殺西夷中某些種族,倭寇島國無疑是必滅的,這個不用多說且是重中之重。
萬界古人在震驚後世發生的事後,也借助天幕力量開始努力改變不合時宜的政策,集中力量發展促進國力上升。
數天後,天幕又一次打開,天幕:“曆史上那些英雄們,又有多少還記得?
大明王朝南明李定國,何騰蛟,夏允彝,夏完淳,張煌言,閻應元等都是明末抗清名人。
先從李定國開始盤點,作為南明政權中流砥柱之一,與鄭成功齊名。”天幕又一個炸裂般的消息透露,萬界古人們也被明末那些人驚歎到了。
天幕:“李定國字鴻遠或寧宇,霖宇,一人,一純,大綬。陝西榆林人或作延安人,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
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
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鐘愛。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
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
李定國七月初占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
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麵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
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麵。
公元1661牟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未果。
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六月在猛臘病逝,時年42歲。
張獻忠有四個養子,老大是孫可望,然後就是李定國,老三老四是劉文秀和艾能奇。從此,李定國追隨張獻忠。
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十七歲的李定國即率部下二萬人跟隨張獻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公元1641年崇禎十四年二月,他又喬裝成明軍差官同二十匹輕騎連夜飛奔到襄陽城下,後攻占襄陽,明督師大學士楊嗣昌所儲軍資十餘萬皆為農民軍所得。
襄陽大捷是張獻忠起義軍開始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十一月,張獻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李定國以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
這時李定國才二十四歲,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以寬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戰時則一馬當先,英勇無比被人稱為“小尉遲”或“萬人敵”,是大西軍中智勇雙全的戰將。
自從清軍入關以來民族矛盾開始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公元1646八月張獻忠率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定國率部與清軍交戰,陣斬清軍隊長古朗阿,巴揚阿。
但是張獻忠卻不幸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中,不久就死了。張獻忠死後軍中大亂,頓時驚潰,傷亡慘重。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在危難中收集殘部數千,家口萬餘人由順慶急速南下,一晝夜馳數百裡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十二月,大西軍至重慶江北,南明總兵曾英率兵阻擊,農民軍在斷糧十餘日的情況下搶渡長江,殺曾英使十幾萬殘明軍頃刻瓦解。
在重慶四將軍處死了唆使張獻忠妄殺兵民,久為軍中積恨的左丞相汪兆麟,乘勝進抵綦江。
四將軍傳諭各營:“各宜同心協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氣,傳諭之後“歡聲滿營……各營帖然”。大西軍又開始從逆境中發展起來。
正月大西軍向貴州進軍,三月連克貴陽,定番州,永寧州,貴州西部諸郡望風而降。
由於清軍入關張獻忠對明朝的態度已有所改變,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對部將說:“三百年的大明是中華正統,他沒有滅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
大西軍的失利也使李定國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誤,此時李定國想要歸順南明恢複明朝政權,孫,李兩人爭執不下。
李定國氣憤地說:“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墊背。”於是拔出戰刀自刺,眾將奪下戰刀,立即撕破一麵戰旗為其裹傷,也一致表示願意聽從李定國的命令,孫可望見狀隻得收回己見。
四將軍設壇盟誓,各自恢複了各自的本來姓氏,尊崇孫可望為首,聯明抗清之勢開始形成。
公元1647年四月,大西軍開進昆明,城中百姓萬人空巷的出來迎接。四將軍馬不停蹄進行分路平定,說服沐天波與農民軍聯合,宣布“共襄勤王,恢複大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