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惹他乾嘛,他是巡視組組長!
反正gd在億以上的24個城市中,海山市是唯一一個沒有軌道交通的。
另外,就單單拿省會福海市來說,當初建造地鐵的時候,因為人口不達標,建地鐵都被一度叫停。
要不是看它是省會的話,估計最後都不給造地鐵!
“人口增長問題,是我未來要做的一項重大的民生問題。”秦毅心中暗暗記下。
車內,秦毅看著窗外的風景,他心中開始考慮著這幾天的調研所見到的問題。
正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
雖然他還沒有調研其它的市縣,不過目前福海省大致的一些問題他已經是明朗了。
第一,人口少,經濟發展後勁不足。
第二,北麵和南麵都是經濟強省,對福海省的人才虹吸強,本土人才流失嚴重。
第三,缺少重工業,工業結構單一,抗風險差。
第四,沒有一座新一線城市!撐不起門麵,打不開知名度,無法造就良好的經濟中心和基地。
“說白了,現在福海省最急需的就是需要整合資源,打造一座新一線城市!”
因為福海省需要一頭領頭羊的城市帶動全省經濟。
因為現在隨著國內城市競爭步入到以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引領的新時期,福海省的區域均衡發展的模式已不適合未來的發展路線。
所以說,必須要打造一座新一線城市,打造成本省的經濟中心,工業基地,讓它變成強中心的城市,擴大自身區域的影響力,才能增加參與國內以及全世界競爭當中的話語權。
像這種做法,很多省份都在做了,就比如前些年的天南省。
加強天南市,集結全省之力,硬生生把它打造成一個二線城市。
當然,天南省也是後麵效仿的。
這些年來,強省會戰略成為越來越多省份的選擇,就連經濟強的省份其實也開始實施強省會戰略,做大做強。
特彆是晨度市、武山市、西山市等城市的發展經驗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那麼。
如今福海省哪一個城市適合做領頭羊呢?適合打造一個強省會呢?
首先有三個城市比較合適。
第一,原本就是省會的福海市。
第二,經濟第一的海山市。
第三,副省級的海菛市。
但是第三個的話經濟一般,現在年gd才7000億,連破萬都沒有達到,另外一個就是積太過狹小,隻有1700平方公裡,地方小了點,無論是城市麵積還是經濟的量都不合格,所以根本不適合。
第二的海山市,雖然經濟連續二十多年排行省內第一,但是它有局限性。
首先它是地級市,這種地級市不利於獲取發展和資源傾斜。
還有那就是海山市的經濟強大主要得益於這個市下麵好幾個發達的縣域經濟,主要還是它擁有一批經濟強縣,才導致它的gd比較強。
所以說,選來選去,還是省會福海市比較適合。
主要是福海市目前常住人口達有800萬,城區常住人口突破了300萬,這個市的麵積近12萬平方公裡。無論是人口還是麵積,福海市都具有成為新一線城市的潛力。
最關鍵它還是省會城市!
如何打造一個強省會城市?
說白了就是整合下麵其它市的經濟資源,集中到省會這個福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