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絕色校花!
我適可而止,沒有再追問下去。
刀疤臉當年參與了金縷玉衣挖掘的整個過程,也知道金縷玉衣的去向。他剛才說出當年那個盜走金縷玉衣的人已經出現,但從他說話的語氣中可以看出那個人的勢力已經今非昔比了,他就算知道那個人的出現,也無能為力。
我沒有自討苦吃的去追問那個人究竟是誰,且說我根本不認識,就算認識又如何,連刀疤臉都如此忌憚,我現在更沒有什麼可以倚仗的勢力,唯一的方法就是等我變強後!!
看來最近一定得先用功將禦靈掌學習一番。刀疤臉已經答應我要正式給我教禦靈掌的內容了。這麼多天的訓練,我的身體素質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我也已經領悟到測腰部的力量,也將練功房那個最大的沙袋打到了十五度以上,所以教授禦靈掌這也是刀疤臉當時的承諾。他當時就是承諾說隻要我將那個沙袋打到十五度以上,就正式給我教那套絕世功法,禦靈掌!
想想心裡還有些小激動呢。
刀疤臉那天在城南和那個黃毛混混的打鬥我是看在眼裡的,一把鋼刀竟然都傷不到刀疤臉,而據刀疤臉說自己才修煉了一層入門而已,這套功法一共有十層,第一層就如此了得了,那第十層還不得逆天!
想想小美女,我心裡又是一陣難受,哎,都怪我自己太弱了,連自己喜歡的人都守護不了。所以,我一定要變強,我要變強!!
小美女說她爸為了自己的地位,已經將她和另一個有勢力的人許了婚約。小美女現在才上高中,就算結婚,那也得大學畢業以後,也就是說還有好幾年的時間給我成長起來。
隻要到時候我強大到超越那個許婚約的人,我想小美女他父親一定也會巴結我的,他父親是個十足勢力的人,從他為了自己地位,將自己女兒許給更有勢力的人就可以看出。所以,要改變這一切,唯有我自己變得強大!
強大到讓所有人臣服和尊重!
刀疤臉給我掏出來一本書,看著有些陳舊。
“這就是那本禦靈掌的秘籍,你自己先拿去研磨,有不懂的問我。”刀疤臉將那本秘籍遞給我看。
我小心翼翼的將這本秘籍拿在手裡!這可是第一層就可以刀槍不入的絕世武功啊!!若是練到滿級,第十層,豈不天下無敵!
“謝謝師傅!”如今刀疤臉也算給我傳授真正的武功絕學了,所以我也就叫他師父呢。
將秘籍捧著手裡,我迫不及待的想去翻看,到底是什麼功法,這麼逆天!
“先彆急著看,你先回答我幾個問題。”師父突然說到。
“什麼問題?”
“練武注重的是內功心法,還是招式?”師父問到。
“當然是靈活多變的招式了!你見招拆招,自己的招式如果比彆人更靈活,那就是碾壓著打了。”
“你說的不無道理。但其實你站的角度有問題?”
“角度?”我疑惑的看著。
“沒錯,你所站在的角度是兩人體力內力相同的情況下,就比如兩個都從未習武的普通人,假如一個不會武功招式隨便打,而另一個招式靈活,那結果就正如你剛才所說的,碾壓著打。但是,假如那個不會招式的人其本身體質超人呢,簡單點說就是,就算你什麼招式也不會,而你對麵站著的一個小孩招式靈活多變,你說,誰會取勝呢?”師父用大人和小孩的比喻來形象的給我講述。
“這個。應該是大人吧。”我說著。
“沒錯。假如你對麵站的是一個小孩,他就算招式再靈活多變,其實都是空的,因為大人的一拳過來,你根本就招架不住,那你後麵的那些華麗的招式根本就沒有展現的機會!”師父說的話似乎真的很有道理。
“也是。那您的意思是說內功心法更重要了?”我試探著問到。
“沒錯。自古以來,深不可測的武功秘籍,其武功招式並不是多麼華麗,但卻往往天下無敵。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內功心法天下無雙。他們調息氣脈的方法高深莫測,總是將人的力量挑戰到極限。所以,內功心法才是衡量一個真正高手的標準。”
我認真的聽著。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這些穴位的妙用,無窮無儘。針灸的神奇,現在也沒有定論。有人感覺針灸是騙人的,但針灸的事實擺在眼前,他確實可以通過穴位來為人身體調節經絡,治療疾病。隻是人們一直不知道他們的原理是如何,所以會有人說它是假的。但不清楚原理,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沒有效果。它的發展是靠的幾千年來人們的經驗探索!”師父給我講解著。我努力消化著他所說的每一句話。
是啊,現代人依然不能用科學解釋清楚針灸為何有如此神效。但不清楚原理,並不代表他不存在!所以,這個東西的學習更加困難,因為他靠的更多的是經驗!而經驗卻往往是最難,最製約進步的屏障了。
“人體的十二經脈運行氣血,十二經脈通暢則氣血調和,身體健康。反之,十二經脈不通則氣血瘀阻,百病始生。人體周身肌肉,按十二經筋循行路線劃分為十二經筋。十二經脈循行於十二經筋之中,對十二經筋起著營養和主導作用,而十二經脈對十二經筋也起著保護和調節作用。所謂的《易筋經》之筋,指的就是十二經筋。“易”是改變、改善,“易筋”就是改善十二經脈。《易筋經》就是改善十二經筋的方法經典,而根本目的是修煉十二經脈。”師父繼續給我說著。
易筋經!這個我是聽過的,但一直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我想師父他今天給我講的穴位和經脈,或許正是我手裡拿著的這本書的基礎吧。
看來我需要知道的東西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