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爭鋒!
大名是個好地方,民風雖然並不彪悍,卻是招兵的好去處。
此處位於北直隸的東南一帶,相比於在馬背上長大的東北女真和西北蒙古,漢人的戰鬥力確實占了下風,但與兩個外族接壤處的東北與西北同樣比較強悍,所以左良玉從京城附近招的昌平軍很能打,能將那些反賊打的亂竄,而大名府更加奇特。
從明末的盧象升到後世的曾國藩,這個地方的士兵算是出名了,雖然不儘是好名聲,在盧象升手上從無逃兵,曾國藩手下卻是潰不成軍。
所以事由人定。
天雄軍的單兵作戰能力並不強,但勝在凝聚力,地方不大,所以每個人或多或少有著親戚關係,一個人死了,一大群人拚了命想要報仇,而且地處北方,適應打仗,所以造成了它的獨特。
隻是現在,盧象升還未出現,便要被寧大官人捷足先登了
寧致遠想起自己說要自行招兵時,崇禎心裡的陰鬱,他能感受到,可以理解,畢竟九邊重鎮之一的大同鎮現在實際兵力也有近十萬,雖然戰鬥力有待評估,但也比你臨時招募的要強吧?這樣想下去,那你想要募兵是存著什麼心思?
聽到寧致遠後來解釋說兵力不會超過五千時,隻是說當地人是當兵的好苗子時,崇禎臉上才好了些,雖然不太相信,但也無所謂了,也是實在不解,但同時被寧致遠以大同軍隊腐敗需要注入新鮮血液而言解釋了,有些道理,卻並不是不需,崇禎明白,他也點著頭答應了,畢竟五千人左右不了什麼大局。
他早已知會好了關寧鐵騎接應,事情一有變故,立馬可以止住敗勢
現在在寧大官人麵前的一群紀律散漫的士兵,人數在四千餘人,招兵招了二十餘天,因為地方不大,還要經過挑選,這已經是極限了。
之所以要招這麼一支軍隊,除了對於自己即將要執行的任務的一種不確定感,需要安全感之外,還有親手組建天雄軍為自己所用的成就感,當然,牽著是最重要的,後者才是關鍵,畢竟如果不出動寧夏的隊伍的話,大概也隻有關寧鐵騎能和皇太極溜溜。
眼前懶散成堆,但看的出身體很結實的一群人就是這段時間招的軍隊,雖然沒有紀律這是屬於新兵的必要曆程,但還是讓寧大官人由對這支軍隊充滿信心到心裡沒底,好歹曆史上是名垂青史,威震反賊的天雄軍,難道就沒有天賦異稟,自動成軍之類的技能?寧大官人撇了撇嘴想著
“你們知道接下來自己要乾什麼嗎?”。大名府的校場之上,寧致遠看著懶散的眾人,同樣懶散著踱著步子著步子穿行在他們中間,大名府的沒有多少府軍,但這些設施卻是必不可少。
沒有人說話,眾人看著這個比自己看著至少小一輪的年輕大人,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而且這貌似還是個挺有名氣的大人吧,都是人,差彆咋這麼大呢?
參軍的人都大多是一些生活難以維係的人,對於他們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來說,寧致遠這個名字並沒有在士林中的號召力,那或許隻是他們苦難生活中偶爾聽到的名字,都是大官,隻是年輕一點,應該就是和知縣或者知府一樣的存在吧?
“不就是打仗嘛!”許久的安靜之後,隨著寧致遠的眼光在他們之間掃視著,終於有個漢子小聲嘟囔著出聲道,有些納悶這些同鄉的為啥都不說話,不就是回答個簡單的問題嘛,而且對方還是一個胡子都沒長齊的小子,雖然好像是個大官。
寧大官人看了那名漢子一眼,點了點頭,這是個有著粗狂的外表,身材五大三粗的漢子,是個當兵的料子,麵容卻是比較稚嫩,看著年紀不大。
漢子見著一喜,然後剛要回應著,卻見這位年輕大人已經繼續說了起來。
“你們看來很怕我?”寧致遠沉聲道,語氣中顯得很平靜,為了給這群新兵蛋子好好上一課,寧大官人換下了一直以來的長衫,此時身上是一件定製的銀色甲胄,他覺得很威風,約莫就像三國趙子龍,很有儒將風采,絕對很有親和力。
眾人沒有說話,不由得低下頭,已經是默認了。
“那看來你們是更怕死了?”將眾人的表情儘收眼底,寧大官人嗤笑道,麵露不屑。
一群人紛紛抬頭,臉上露出憤懣之色,誠然他們沒有什麼報效國家的意識,如果不是寧致遠肯給他們預支軍餉他們是不會參軍的,但是既然參軍了,就絕對不會有什麼貪生拍死的想法,就算有,被這麼說出來也是臉上掛不住
“你們很生氣嗎?”。寧致遠繼續嗤笑著,“很委屈嗎?”。
眾人臉上繼續憤怒
“你們都是通過挑選之後才進來的,本公子相信那時候絕對有人和你們說了數月之後便要上戰場打仗,可你們還是加進來了,若是沒有的話,那麼本公子現在和你們說,現在是三月,至多再過半年,你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就會死去”
“本公子絕不要混吃等死的兵,如果怕死的話,那麼,現在還可以離開。”寧致遠臉上變得認真起來,加大了音量,“本公子絕不阻攔。”
“本公子拒不阻攔”寧致遠的聲音在這個並不大的校場上回響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