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後來萬曆礦稅的規製。
那時候沒人會覺得,張周征收礦稅這件事,能在短時間內起效,結果張周用實際行動證明,想要為內府開源,並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可以帶來直接利益的。
“也隻相當於一個月的礦稅,這還隻是目前推進開礦之前所得,一年就相當於二十五萬兩。”張周道,“如果進展順利的話,明年到這時候,每月礦稅就應該有五六萬兩以上,甚至往十萬兩接近。”
朱祐樘眼睛在冒光,大概是閃著金子和銀子的光。
一旁的戴義驚喜問道“真的嗎”
朱祐樘道“是啊秉寬,你不必如此賣力,這些礦稅,應多用於西北。”
張周道“陛下,臣跟您說過,臣要開礦的目的,是以煤和鐵,來為西北邊軍鑄造火炮和新式火器,這是臣能做的。至於所征繳的礦稅,則用以陛下您的調度,可以將部分用於緩解西北邊政的開銷。”
“剩餘的部分,也可作為陛下平時調用,臣這邊也不用會虧的,因為礦產所出的部分,也會落到臣這邊。臣最初幾年,也不會想著以此來為自己謀求私利,更多是要為平定草原而儲備。”
朱祐樘歎道“秉寬啊,你不必如此的。朕沒給你,難道還讓你來給朕嗎”
張周笑道“臣其實什麼都沒有,這礦,不也是陛下賜予的嗎”
朱祐樘道“那是你自己開的礦。”
“陛下,四海之內,皆都是王土,臣並不是不愛財,但一切都要先服從於西北軍政大事。”張周也為朱祐樘規劃著他的藍圖,“臣的想法,四五年之內可令西北籌措到足夠多的火器,做到兵強馬壯,而後便可以出兵草原。”
朱祐樘問道“那秉寬你對於朵顏三衛請求大明出兵的事,可有決定”
都不問你有什麼意見了,直接問,你有什麼決定。
這話其實就是在說,你放心說,反正朕聽你的。
張周道“臣的意思,朵顏三衛平時不上貢於朝,不遵王道教化,現在卻在危難時想到以大明出兵協助,這有違君臣之道,所以置之不理。並公告天下,若還想獲得大明宗主庇護的,就必須要恪守臣道,而不是臨時起意。”
“哈哈。”朱祐樘大為寬慰道,“正合朕意。”
戴義驚訝問道“那那就不管了”
張周笑道“也沒說完全不管,這不已經跟陛下提過,要加強遼東戒備了如果韃靼小王子破了朵顏三衛,或是將他們打殘將其收編,接下來他們可能往遼東進發,而如今遼東西有朵顏三衛,東有朝鮮,北有各部女真未來很可能會成為大明防備之重。”
“遼東從地利上,更接近於京畿,大明各邊鎮的防備,可不能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所以臣的意思,未來先要保證遼東的防備,再談進取。”
朱祐樘一臉無比信任的神色,眯著眼點頭道“很好,很好。有秉寬你在,無論說什麼做什麼,朕都感覺到心裡有底。”
這下連戴義他們都不得不服。
果然有些話從張周嘴裡說出來,就是比朝中文武大臣說出來,讓他們也覺得心安。
要不怎麼說,現在大明邊政要看張周的
不是說皇帝對張周的信任,而是張周的確有那能力皇帝的信任也是來自於張周實力的展現,如果張周隻會動嘴皮子,大談什麼兵法而不談實際操作,皇帝能推崇備至就怪了。
張周道“陛下,臣還打算在永平府周邊開鐵礦場,目前在宣府周邊的鐵礦,成色和產量也都還沒有達到預期。”
“好。”朱祐樘點頭,“由著你。”
朱祐樘拉張周坐下來,其餘的人都站著,就聽他們君臣二人在談。
朱祐樘越說越高興,但到後麵他不由問出心中疑惑“秉寬啊,你且跟朕說說,如果韃靼小王子出兵朵顏三衛,結果會如何”
他這會又想讓張周發揮神棍的潛質。
“陛下,以朵顏三衛的實力,無法招架韃靼小王子的攻勢,但也不會因此而族滅。”張周道。
“哦”
朱祐樘問道,“可是那個巴圖蒙克,會留手”
張周道“草原紛爭便是如此,巴圖蒙克想當的是草原共主,如果對火篩和亦不剌,他也未必會做到趕儘殺絕,更彆說是朵顏這幾個沒什麼大實力的部族。”
張周並不是在隨便瞎分析,他這麼說是有根據的。
“弘治十七年春,敵達延汗上書請貢,許之,竟不至六月癸未,火篩入大同,指揮鄭瑀力戰死。敵東漸,朵顏部被殘秋七月,朵顏導敵入寇大同,殺墩軍,犯宣府及莊浪,守將衛勇、白玉等禦卻之”
這就清楚展現了曆史上巴圖蒙克對付朵顏三衛的手段。
趁著火篩寇邊大同時,出兵東進,把朵顏給打殘,而巴圖蒙克畢竟是草原名義上的大汗,朵顏徹底歸順之後馬上幫達延部寇大明邊陲。
朱祐樘急切追問道“那韃靼小王子天數究竟幾何”
這問題明顯是犯規了。
張周跟朱祐樘說過,命數是推算不準的,但皇帝現在對巴圖蒙克大概是恨之入骨,想著早點把對方弄死,弄不死至少也想聽聽對方到底能活多少年,最好知道是怎麼死的。
張周道“陛下,此問題臣回答不了您。”
“唉”朱祐樘歎道,“朕也知不該問,但其實朕就在想,韃靼過去十幾年都還算對大明恭敬,為何到現在卻成這般”
張周心說,現在你就覺得有壓力
如果沒有我張某人,等再過幾年,你壓力更大。
再到你兒子繼位初期,更更甚,曆史上正德五年巴圖蒙克征服蒙古右翼之後,對大明的侵犯更是與日俱增,一直到正德十一年達到頂峰。
“正德十年北部韃靼入寇,由宣府大白楊至八達嶺,大肆殺掠,將窺居庸關八月丙寅,小王子犯固原、平涼,殺掠吏民”
“正德十一年七月乙未,小王子以七萬騎分道入保安都指揮朱壽以兵赴援,稍卻,敵騎益至,眾寡不敵,壽戰死。浩再戰再敗,裨將朱春、王唐死之。張永遇於老營坡,被創走居庸。敵遂犯宣府,凡攻破城堡二十,殺掠人畜數萬”
“正德十二年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甲辰初二,圍總兵王勳等於應州。帝幸陽和,丁未初五,帝親部署,督諸將往援,殊死戰,敵稍卻。明日複來攻,自辰至酉,戰百餘合。戰五日,辛亥初九,敵引而西,追至平虜、朔州,值大風黑霧,晝晦,帝乃還,駐蹕大同,命宣捷於朝”
“是後,敵歲犯邊,然不敢大入。”
“是年,達延汗卒。”
也就是說,達延汗統一了草原之後,連年對大明邊地襲擾,殺掠無數,甚至經常就把大明的邊關給占領和破壞。
彆看朱厚照本身是個胡鬨的君王,喜歡玩不靠譜的親征這一套,但朱厚照跟英宗最大不同,是他用實際行動把全勝時期的達延汗給壓製住。
大明對於應州一戰的記錄,是有極大偏頗的,明明是朱厚照取勝,卻被說成是雙方鏖戰後因為大風和黑霧雙方散去,再說成是朱厚照強行宣布捷報。
至於巴圖蒙克是否死在應州一戰,並不用去探究,達延汗更多是因為此戰沒有取勝,回去之後抑鬱而終。
至少達延汗死後,其子爭位,往後二三十年再也沒能力像達延汗一樣長驅直入對大明形成較大的威脅,下一次大規模入寇還要等到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
“陛下,隻要大明國力強,草原勢便弱,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張周道,“我們不能讓巴圖蒙克如願收服草原各部,既要出兵襲擾,也要分化瓦解之,就好像火篩,曾經對巴圖蒙克也是俯首帖耳,如今還不是名義上已歸順大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