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不但要在翰林院中傳播他的“手劄”,還要刊印,畢竟跟朱厚照那小子聯名開辦的書局,一直都還沒有像樣的書出版,這次他是想借助自己名望提升的一股東風,把心學也趁機提出來。
既為了自己揚名,也為改變傳統儒家思想。
至於好或者壞,張周倒也不是十分在意,要的就是特立獨行你們大可來攻擊我張某人的學術研究,但本來我張某人就是你們眼中的異類,身上的虱子多了不怕癢,但我靠心學能帶來的學界影響力,可非一般人能企及的。
想要在學界立名,也必然要劍走偏鋒,想要獲得最大的名望,那就要來把大的。
王鏊對張周此舉並沒什麼意外,他甚至還擔心張周做事過激,反而會丟人,他道“要以儒學而立身,完全不必著急,任何一人在翰林院中有了資曆和威望,他的學術見地都會為人所聽到。那你將書帶過來,我幫你參詳一下,若是能幫到你的地方,我儘力。”
王鏊這是怕張周丟人。
他還不知道張周所帶來的心學理論會帶來怎樣大的影響。
如果知道的話估計打死他都不想參與其中。
張周笑道“回頭就給王學士送一套過來。”
心學終於完整誕生了。
張周為此不惜成本,刊印了一千套在書局內販售,價格很公道,先由翰林院中做個廣告,而後就開始於民間推進。
彆人不知道他在學界有什麼名氣,但有聽說是“張半仙”印書的,光是這噱頭就很強,以至於在開售當天,就賣出去不下六十套,名聲還在逐漸傳播中。
不求有見解,隻求有噱頭。
最初來買書的,自然也不會是什麼名儒,甚至連舉人階層對張周所刊印的書都不會有太大的興趣,但人怕出名豬怕壯,有了名氣,隨便寫幾個字印出來,都有人買,更何況張周直接是刊印了一整部的心學典籍。
當然光靠吆喝還不行,還要有人出去給“推廣”。
這個人被張周選定為唐寅。
你唐寅到京師之後不是沒事乾嗎連徐經也投奔王守仁不得,回到京師那你們就一起幫忙去推書。
唐寅最初聽到張周的“建議”,他是抗拒的。
“張學士,您已修撰了大明會典,已是翰林侍讀學士,何必再自尋煩擾任何的理論推出去,都會造傳統儒者的抗拒”
唐寅就差說,你名聲已經夠差的,沒必要再多幫自己敗壞一點名聲,反而還連累了我們這些人。
張周道“伯虎啊,你是我師門中人,你以為咱師門是方士之門以為以後我要教你煉丹、問道我們乃是儒者之門,簡稱儒門,我既是你的師兄,便有義務在各方麵栽培和指導於你,限你在一兩日內把我所寫的東西看明白。”
“一兩天”
唐寅皺眉。
折騰人呢你寫了些什麼鬼玩意,就讓我給你做宣傳還讓我短時間內就整明白
張周不屑道“不然呢以後彆人問及你,你作為我師門中人,對於典籍中的內容卻絲毫不知彆人自會認為你學藝不精,甚至因此而輕蔑於你。”
唐寅搖頭道“不至於。”
張周惱了,厲喝道“你到底乾不乾”
被張周如此訓斥,唐寅意識到,自己這是上了賊船了,從答應張周賭約,再到被張周相助渡過鬻題風波之後,他就已經被綁在這條船上,想跳船都沒戲。
那也
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隨後一段日子,唐寅和徐經就作為推廣小能手,開始在江南士子中推廣心學。
令唐寅想不到的是,在他去見到江南士子時,得到的待見,不同於一般的進士,甚至比翰林得到的待遇還要高。
更多還是因為他是張周的同門。
“唐兄,你可真是拜得高門,不知令師是哪一位”這是普通士子最關心的問題。
都覺得張周牛逼,那張周的師傅應該更是高人中的高人。
但到現在為止,沒人聽說過張周拜得誰為師,既然唐寅作為張周的師弟,大本事或還沒學來,至少自己的師傅是誰總知道吧
唐寅一臉尷尬。
麵前是江南會館內幾十位舉人、貢生等,卻連自己的恩師是誰都說不出來,還不夠丟人的。
徐經趁機為其解圍道“恩師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師兄是誰。張先生如今在朝中聲望卓著,多人求見而不得,更少有拜讀其詩詞和學問的機會,而今他為天下士子準備了儒學的感悟,特地帶來與諸位參詳。未來幾日,京師江南會館之內,敝人會親自做東,舉行幾場研習學問的文會,還請諸位多加賞光。”
相比於唐寅對張周推廣學問之事的敷衍,徐經這邊就比較主動了。
因為徐經要靠巴結張周來獲得上位的機會。
終於有給張周揚名的機會,他還不趕緊展現出自己最強大的憑靠財力
來參加研討會,管吃管住,還包這種茶點,吃酒都是吃席,誰的學問好還能得到嘉獎和揚名的機會,甚至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大明如今風頭正盛的新貴張周簡直是走向人生巔峰的最佳途徑。
彆說張周寫的本身就是心學集大成的著作,哪怕他寫的就是一團狗屎,有這造勢的功夫,彆人也會給他茅坑裡淘金,給你找亮點幫你揚名。
“諸位,那咱就參詳參詳”
以前這些舉人和貢生,是不屑於去跟張周攀關係的。
因為攀了也白攀。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張周的同門師弟出麵,等於說研究張周的著作,就有了接近張周的機會,那他們想著就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正是文人所講求的無利不起早。
什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文人還講求“識時務為俊傑”呢。
這時候不瞪起眼來,還等何時
京城突然興起一股“心學熱”。
不是真的熱,就是刮起的一股風,連傳統儒家中人,都不知道這股風是怎麼刮起來的。
此事連皇帝都給驚動了。
倒不是說朱祐樘閒的沒事乾,去研究民間士子在乾什麼,主要是因為蕭敬奏報說,這件事跟張周有關眼下戴義退休隻是時間早晚的事,皇帝已決定在年前將其替換,所以這會蕭敬也在積極表現自己。
“陛下,這是跟張先生討來的,您禦覽。”
蕭敬把一整套的書給拿來。
朱祐樘看過之後就覺得頭疼。
他道“這豈有那些武俠說本有趣味”
皇帝已不是當初勤勉克己的皇帝,在他看來,也是能找點樂子,絕對不會給自己添堵。
蕭敬道“現在京師各處都在流傳,褒獎、抨擊的人都有,甚至有不同的學派為之爭論。東廠派人去聽過幾場學術爭鋒時非常激烈但張先生的學術似乎已得到一些人的肯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