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收拾了行李,準備去涇縣尋找胡漢山。
隻有遭到浙東讀書人各種辱罵抨擊的胡漢山,能與高恂誌同道合了。
朱元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實情況,還有個另一種更大的收獲,看清了方孝孺的真正嘴臉。
朱元璋在回皇宮的路上,對著旁邊的唯一那人說道:“咱要是一個隻會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還真的是被這幫浙東官員們給蒙蔽了。”
“自從方孝孺正式拜了宋濂為恩師以後,也算是正兒八經踏入了官場,對於他的鼓吹整天不斷,差點都把他說成是諸葛孔明那般的經天緯地之才了。”
“咱本來還想著把這個人才留給太子,現在看來他在治國方麵隻不過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草包了。”
朱元璋最擅長的就是物儘其用,方孝孺在治國方麵不行,難以委派重任。
不過倒是可以把他推到台前來,等到合適的時機為下一代皇帝打造出第二個胡惟庸。
高恂來到涇縣,很快就在通政司檢校的指引下,找到了正在親自監督麩糠發放的胡漢山。
這一位受到金陵官宦小姐們念念不忘的風流才子,滿臉的疲憊,嘴唇都有些乾裂了。
高恂作為一名寒門讀書人,很清楚胡漢山為什麼變成了這個樣子,肯定是因為親自勞心勞力的參與賑災。
胡漢山這兩天累的是渾渾噩噩,睜眼是災民,閉眼做夢也是災民。
已經很多天沒有睡一個好覺了,剛準備合上眼休息一會兒,聽說有一個叫高恂的來找他。
胡漢山強忍著睡意,讓通政司檢校把高恂叫了過來:“你就是高恂。”
高恂沒有多說半句話,直接從胡漢山的手裡接過來用來分發麩糠的水瓢,替他給災民分發麩糠。
胡漢山從檢校那裡知道了高恂的詳細情況,又看到他完全沒有浙東讀書人隻會無病呻吟的做派,確定這個高恂就是像張友聞那樣載入史冊的一名循吏了。
高恂的到來,對於胡漢山來說真是一個意外之喜,睡了一個安心覺。
等到胡漢山再次想過來,天色已經黑了,高恂滿臉疲憊的坐著地上等著他醒來。
胡漢山招呼了高恂一聲,一起蹲在庫房門口,吃著用來發給災民的麩糠:“你這個人挺不錯。”
“本縣馬也不是一個拐彎抹角的人,有話跟你明說了吧,看上你這個人了。”
“怎麼樣,有沒有興趣給本縣馬做一個師爺。”
高恂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放下手裡的碗筷,站起身來鄭重下拜:“學生,拜見東主。”
胡漢山怎麼也沒想到,隻說了一句話,就讓高恂做了他的師爺。
前一段時間為了折服張友聞,可是費了很大的功夫。
胡漢山不免有些好奇的問了一句:“高先生怎麼會答應的這麼痛快。”
“本縣馬知道高先生不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難道就不怕彆人說你為了諂媚小丞相,想要借此升官發財過來燒冷灶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