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到趙慶元離開教坊司,宋忠帶著一大批錦衣衛走了進來。
群情激奮的教坊司內,因為一大批的飛魚服,霎時間陷入了寂靜。
不過試館讀書人臉上沒有半點對錦衣衛的恐懼,全都是一臉看笑話的神情,視線都落在了胡漢山的身上。
試館讀書人們都知道胡漢山沒有真的貪墨了賑災糧食,搶走的賑災糧食全部換成了麩糠。
金陵裡盛傳胡漢山貪沒了賑災糧食,都是為了各自的私利汙蔑他。
試館讀書人們了解賑災時的真實情況,擁有錦衣衛和通政司的洪武皇帝更不會被金陵的各種傳聞所左右。
方孝孺揉了揉浮腫的臉龐,疼的他嘴角直抽抽,看到錦衣衛來抓胡漢山了,不免有些出了惡氣的幸災樂禍:“我等不是不知道洪武皇帝看重老百姓。”
“可你看看你在涇縣都乾了些什麼,把糧食全部換成了喂給牲口的麩糠。”
“這是給人吃的東西?分明已經不把老百姓當人了,看你這一次還怎麼躲過洪武皇帝的問罪。”
黃子澄的想法和方孝孺一致,都認為胡漢山這次真的是在劫難逃了。
當時負責賑災的正是趙慶元,會做出那麼一副無為而治的樣子,就是得到了黃子澄的提議。
賑災結束了救活了老百姓,作為賑災正使的趙慶元,自然就會有一份功勞。
萬一辦事不利,正賑災出現了差池,趙慶元就可以順手一推把所有的罪責推在胡漢山身上。
畢竟,趙慶元一直都在衙門裡總攬所有的事物,真正在分發賑災糧食的那人是胡漢山。
黃子澄看了一眼趙慶元,對於自己的師爺名望有了更大期待,想必要不了多久就有更大的提升。
整個金陵都會知道黃子澄作為趙慶元的師爺,一手扶持他,整倒了左丞相胡惟庸的嫡長子。
這麼一份驚人的師爺政績,就是黃子澄踏著胡漢山的名頭,往上爬的重要時機。
江西試館的讀書人們看向黃子澄的目光不一樣了,不僅僅是敬佩他作為聞人的身份,更是多了幾分崇敬。
黃子澄還一副得了便宜又賣乖的模樣:“不知道小丞相家裡有多少銀子。”
“想要把小丞相撈出來也不難,隻要小丞相肯出銀子就夠了。”
試館讀書人哄笑起來。
“哈哈,沒有一萬兩大明寶鈔說什麼也不乾。”
“一萬兩?你這是看不起小丞相,怎麼說也得給個三五萬兩大明寶鈔。”
“銀子有什麼好的,學生要是小丞相立即拿出五百畝上好的水澆田,懇求黃師爺救他一條小狗命。”
就在所有的試館讀書人譏諷胡漢山的時候,全在等著錦衣衛把他抓進詔獄裡麵。
宋忠前倨後恭的走到了趙慶元麵前,滿臉的諂媚笑容:“趙爺怎麼也在這裡。”
“今天的飯菜可還順口,要不要小人叫上幾名美人給趙爺舒服一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