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呢?京城的粉蒸肉有沒有傳說?”
何哉來急切的問一句。
“其實老bj的粉蒸肉應該叫米粉肉,屬於川渝之地傳過來的,最流行在明清之時。逐漸成為京城的地方美食。而且帶著京城的地方特色了,又區彆於其它地方的粉蒸肉。”
榮羽說道:“粉蒸肉這道菜,無論是傳說也好,傳承也好,都已經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很大眾的美味了,做法也有不同,有的是傳統的做法,有的會進行創新。所以每一種味道都會帶給人舌尖上的愉悅。”
三人聽得連連點頭。
“有時候我就在想,傳承和曆史文化,其實也隻是在告訴我們,民以食為天。普通人也好,名人也罷,吃,其實就是一種文化,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榮羽感慨,“如果一道粉蒸肉就能讓人回想起童年,而不是回溯它的曆史,可能會更加的入味一些。”
“哦?”
何哉來忽然就驚起的叫了一聲,然後笑嘻嘻的看著榮羽。
“上一次和榮老弟談起美食的時候,老弟推崇美食的文化和曆史,還有傳承,但是這一次似乎感慨的內容有些不一樣了啊!”
榮羽笑道:“確實不一樣了。因為這段時間,有些心得感悟,以前專注的東西,現在已經從裡麵得到了一些新的體驗。”
“說說看!”關又勳也有些迫不及待的說。
榮羽也不客氣,直接說道:“以前專注於美食和美食的曆史故事。但是到底是有點舍本逐末了。”
“就像是一篇文章一樣,我們讀書的時候,考試閱讀題,總試圖通過寫文章的人來答出當時作者的思想情感。並且以之為唯一答案。但是卻忽視了文章本身延伸出來的擴展的意義,放在每個人心中引起的不同感受。所以……在我看來,答案其實並不是唯一的。因為隻要是引起了感慨,那麼答案就不應該是唯一,而是因人而異。”
“就像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關又勳緊著說了一句。
“對啊!”榮羽點頭,“其實不用說哈姆雷特,我們的《周易》早就有這樣的話‘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還有佛家也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早了西方很多年的。”
“哈哈,就是這個味兒,這話我愛聽!”關又勳拍手大笑。
“所以,當我們品嘗美食的時候,不妨多感慨一下做出這道美食的大廚。”
張德勝馬上就接了一句。
恰到好處。
這人精,擦眼觀色,見機行事的本事,比何哉來還有關又勳還要強得多。畢竟沒有父輩的蔭庇,隻能自己白手起家,靠的就是眼力見兒和烘托氣氛的本事。
經張德勝一說,關又勳一拍手,立即就舉杯,對榮羽說道:“我單獨敬你一個。”說著一仰頭,將剩下的多半杯白酒一飲而儘。
榮羽自然要陪這多半杯酒,也將剩下的一口乾了,亮了杯。
喝酒就是喝的氛圍。
這樣的聊天氛圍,確實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其實今天的這個家常菜,不過就是勾起了人的兒時回憶。
榮羽覺得自己好像摸索到了一些什麼,今天就是來驗證的。
以前讓人覺得口腹之欲還不如好的情緒重要。而現在他更想用口腹之欲來勾起人的美好情緒。這或許就是廚藝的更進一步。
這或許就是對廚道的一種探索。
這頓飯吃完喝完,四個人都有些醉意了。
何哉來和關又勳是真的很高興而喝得多了一點。張德勝是舍命陪君子,也不敢在這樣的場合作假裝醉。
因為你醉不醉,也必須在酒桌上醉。
滿桌皆醉你獨醒,那是不合群啊!
所以張德勝也喝的熏熏的。高興的表情也不似作偽,因為關又勳的這番高興的情緒,起碼給了自己一個非常良好的開局。以後的事情就好談的多了。
關又勳挨著榮羽坐的,一隻手勾住榮羽的肩膀,嘴巴湊到他的耳邊,帶著酒氣的說道:“老弟,你是個妙人。說實在的,我也算是個附庸風雅的人了,但是你是真正的雅人。都說君子遠庖廚,那特麼的都是混賬話。真正的大師,是不分職業的。誰說吟詩作賦的就是雅人?你很對我脾氣,咱倆必須再來一個!”
兩人還真的碰杯,然後一杯酒,一飲而儘。
遇到這種狠人,榮羽自然也不會慫。
一頓酒喝完了,關又勳出去的時候,都快站不穩了,搖搖晃晃的。要不是帶的人過來,扶著他,走路都走不了。
“走了……兄弟!”
關又勳揮手,張德勝也搖搖晃晃的走到他的車邊,將一個盒子遞過去。
“老關,你東西彆忘了!”
車窗升上去,緩緩的駛離了彆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