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知道他們,所有藍星人都關注……
自從火星海洋出現之後,先是發現了火星原菌,然後各種火星植物不斷湧現,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1228種火星植物,基本都是霍克島的火星車五台公爵八號發現的……
由於火星現在氣候劇變,其他國家的火星車,設計方麵有缺陷,都已經報廢失聯了。
根據科學界的猜測,這些火星植物,應該都是環境驟變之後,遠古火星生物“複活”了……
很多人都想到了一本科幻小說《三體》!
浸泡!浸泡!浸泡!
這些火星植物,在感應到氣溫、水分和大氣都已經適合生存的時候,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完成了“複活”!
這完全顛覆了藍星科學界對生命的認知……
這意味著,這些火星生命的“壽命”,可能已經有幾億年甚至更久了……
不過它們脫水“休眠”的時間,算不算“壽命”,這個很有爭議,有些人認為算,有些人認為不算,需要未來科學界統一標準進行定義。
隻有何瀟知道,火星生命的“壽命”,原本並沒有這麼長。
真正“複活”的,隻有火星原菌而已,而且它的“壽命”也沒有幾億年那麼長,是因為它的生命力比較強,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所以它並不是一個單體活了幾億年,而是期間複活了無數次,繁殖出了後代……
而其他更高等火星生命的複活,都是何瀟用詞條創造出來的……
不過他並沒有真的編1228種火星植物,他隻編了50多種而已,剩下的,都是詞條係統自己推演出來的,等於是係統自動補全了一個植物進化體係……
火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繁殖能力,也是係統自動推演出來的,並不是何瀟特地設定的……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正常的演化路線,火星植物必然會出現這麼強的光合作用和繁殖能力。
或者說,隻有這麼強大的光合作用和繁殖能力,火星植物才能在火星的環境下長期生存並且演化……
比藍星更極端的環境,讓它們必然會演化出藍星更加強大的能力,否則,就注定要滅絕。
火星植物強大的光合作用和繁殖能力,也造成了一個結果。
那就是火星大氣成分,正在迅速改變,改變速度遠超藍星人的想象,甚至遠超何瀟的想象……
根據公爵八號火星車的檢測,短短一年時間內,火星的氧氣濃度,從最初的可忽略不計,增加到了8.4!二氧化碳的濃度,則從近乎99,下降到了91.2!
而且,由於火星植物是指數級增長,所以這個速度是不斷加速的,如果不發生一些變化的話,很快就能火星大氣裡的二氧化碳全部轉化為有機物,同時將火星大氣中的氧氣的濃度提升到99……
類似藍星上曾經出現的藍藻大滅絕時間。
不過這是不可能,因為氧氣含量的變化,已經導致了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火星動物的“複活”。
早在幾個月前,氧氣濃度隻有3左右的時候,霍克島的火星車就發現了第一種火星動物,是一種類似海綿的低等動物,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多細胞動物……
它們在形態上與藍星海綿有些類似,有著柔軟的身體,不會遊動,營固著生活,附著於水中的岩石、水生植物和其他物體上……
所以它們被命名為火星海綿,當然,世界上,它們隻是形態相似而已,內部結構差了很多。
這本質上,也是一種趨同進化。
在類似的環境下,哪怕品種完全不一樣,也必然會演化出類似的形態,因為某種或者某幾種形態,才最合適生存,不是這些形態的,都被淘汰了。
何瀟之所以選擇創造出火星海綿作為火星動物的起點,也是因為詞條係統顯示,這種生物的詞條難度最低,這也證明了,它應該是火星生命演化趨勢的一種大方向……
也不能說是必然,因為演化跟環境有很大關係,也有偶然性,比如當初毀滅藍星恐龍家族的那顆小行星,就完全是意外,如果沒有它的出現,藍星生物最終會演化成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在火星海綿被發現之後,又有數百種低級的火星動物被陸續發現。
根據它們的形態,被命名為火星三葉蟲、火星奇蝦、火星無頜魚、火星房角石、火星鸚鵡螺、火星海蠍子、火星海螈等等……
它們都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體型不大,二是都生活在火星海洋裡。
即便是火星奇蝦之類在藍星上體型很大的遠古海洋生物,在火星發現的趨同進化版,體型也不夠大,隻有20厘米長左右。
它隻是長得像奇蝦而已,本質上和奇蝦完全不一樣,它是吃海藻和微生物的。
一直以來,都沒有發現陸生動物,也沒有發現大型動物……
所以藍星人都很期待,到底會不會出現大型動物或者陸生動物……
也正因如此,胖男生告訴大家,火星發現了大型動物時,韓蕎蕎等人才如此激動。
期待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如果火星真的出現了大型動物,甚至陸生動物,那就意味著,火星智慧生命,也不是不可能……
也許某一些天,火星智慧生命也“複活”了!
“靠,這是兩棲動物啊!火星動物,終於要上岸了啊!”韓蕎蕎盯著手機上的照片說。
“有點像剛長出後腿的小蝌蚪啊……”
“什麼小蝌蚪,明明更像是魚石螈!估計這小東西,要被命名為火星螈了……”
“它有多大?”
“好像說有32厘米吧長……”
“好家夥,照這樣下去,火星恐龍遲早也要複活啊!”
“不對啊,現在火星大氣的氧濃度隻有8多一點,氮氣含量極少,二氧化碳濃度高達91,按道理來說,它應該無法在陸地呼吸啊……這麼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對生命來說,是有劇毒的啊,我記得如果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我們就會受不了……”
“不要拿藍星生命來衡量火星生命,演化環境不一樣,適應能力也肯定不一樣,即便是在藍星上,不同動物對二氧化碳濃度的適應性也不一樣……”
“就是嘛,藍星生命的適應性,是根據藍星的環境演化出來的,並不是巧合,既然火星的大氣環境完全不一樣,那肯定演化出的生命也完全不一樣……”
何瀟聽著學生們的發言,並沒有參與討論。
畢竟,對他來說,沒什麼好討論的,這種火星兩棲動物,正是他剛剛完成的詞條任務。
火星生物,已經演化到兩棲動物了。
進度比他預計的得要快得多,原因應該是火星生命,生命力遠比他想象的要強大!
恐怖的光合作用和恐怖的繁殖能力,讓它們改變火星環境的速度,比原本預計的要快得多!
這樣下去,在下一個火星窗口前,沒準真能推演“創造”出火星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