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們到了!”
黃昏晚霞,孤城遙望,士卒中爆發出了歡呼聲。
這一趟是苦差事,在關內時還好些,出了關後整整十五日的飲風吃沙,白晝烈日高掛,夜晚氣溫驟降,很不好受。
越是前進,那黑點就越清晰,直至城池的樣子映入眼簾。
低矮殘破的城牆,最高處目測隻有五六米,矮處有兩三米,曆經滄桑的磚石上滿是各種傷痕。
看不到該有的城樓,唯有那緊閉的城門上方,雕寫的“寧陽”二字依舊鮮紅亮眼。
一麵老舊的旗幟隨風而動、獵獵作響,上麵的“漢”字十分清晰。
咚、咚、咚、咚...
城郭裡傳來鼓聲,一個個人影出現在城頭。
“此乃我大漢疆土,城下來者何人?”
聲音低沉而嘶啞,帶著敵意的質問毫不掩飾。
“來者何人!”
城上那些士卒緊跟著高呼,齊刷刷頗有聲勢。
見此,徐靜策馬向前,從懷中掏出聖旨,高舉著朝城上大喊:“朝廷有旨,城內人還不出來接旨?”
城裡第一時間沒有任何回應。
片刻後。
嘎吱——
厚實沉重的大門緩緩打開。
彎腰駝背、身形拘僂、兩鬢斑白...走出來的竟是一群年邁的老兵!
“這...”
劉胤睜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眼前這些老卒,不說個個年逾花甲,但絕對都有不惑之年。
這就是自己就藩的領地?
雖然知道塞外苦寒,比不得關內,也早就為此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就眼下這殘破的城池,這些孱弱的老卒來說,也太...
同樣被震驚的還有楊韜和徐靜,以及他們身後的禁軍士卒們,所有人麵麵相覷,隻覺得不可思議。
“大漢寧陽戍衛軍,部正張小乙,恭迎天使,恭迎聖旨。”
為首的老兵上前兩步,顫顫巍巍地跪下,身後那些老卒同樣如此。
大漢軍製,十人一隊、百人一哨、千人一部、三千人一營。
而眼前寧陽城這些守軍,似乎隻有數百人。
欽差徐靜收斂神色,嚴肅地展開聖旨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待宣讀完畢後,劉胤下馬來到張小乙前,張小乙剛要再行跪拜之禮,卻被劉胤及時攙扶住。
“大王...”
“為我大漢鎮守這座塞外孤城,辛苦諸位了。”
情感源於內心,劉胤這話說的很真摯。
然後他的目光掃過所有老卒,高聲道:“你們都是功臣,都是大漢的功臣!”
得到了認可,老卒們中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哽咽聲:
“三十多年了,我們駐守寧陽三十多年了,朝廷總算沒忘了我們...”
“我家大郎想必早已為人父了吧...”
“可惜那些弟兄們,他們沒等到這一天...”
而這時,楊韜和徐靜一起來到劉胤麵前,徐靜對劉胤道:“王爺,下官的使命已經完成,現在該走了。”
“天色已晚,為何不明日啟程?”劉胤抬頭看了一眼天空,客套道。
“皇命難違。”
楊韜也很無奈,但他們兩個的任務就是護送劉胤抵達寧陽,之後必須一刻不能耽擱地折返回京複命。
“那好吧,本王在這裡祝二位一路順風,安全抵京。”劉胤向著他們拱拱手,表示感謝。
這一路上,二人並未因他沒有聖眷而欺辱輕視,算是不錯的人。
“願王爺此後珍重。”
楊韜抱拳回禮,隨後轉身向士卒們下達命令,惹得士卒們好一陣不滿。
“王爺勿送。”
徐靜同情地看了劉胤一眼,隨後上馬而去。
這一彆,估計自己今生就再沒有機會見到這位寧王了,真是天家無親情呐...
站在原地半天,目送他們離去後,劉胤帶著自己的百十號隨從,在張小乙的陪同下進了城。
聽張小乙講述,三十多年前朝廷收縮力量,很多草原中的軍塞被放棄,唯寧陽距離邊關最近,便沒把駐軍撤走。
雖然一直有來自後方的補給,但卻沒人來替換他們,導致他們這一駐守就是這麼些年。
他們當中有人病死,有人外出時發生意外,也有人死於胡人的侵襲...至今城裡也就隻剩下這二百多個老卒。
劉胤感歎他們的不容易,更悲自己命運多舛。
幸好,他還有金手指!
...
寧陽曾經的太守府,現在成了劉胤的王府。
被隨從的下人清掃過後,他入住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