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應該乾什麼?”
“第一步,了解你的對手。”
林一當然已經做過功課,甚至憑著領先十年的經驗,可以說比他的對手本人更了解他自己。
所以現在隻是在給李建國上上課,創業夥伴一定要先統一思想,不然什麼事兒都乾不成。
李建國覺得很新鮮:“怎麼個了解法?”
“你以前在網上訂過餐嗎?”
“沒有。”
這是正常的,他們才剛剛上大學,以前肯定是在校吃食堂,放假在家吃,很多人從小到大連外麵的餐館都沒去過幾次。
林一用他的電腦找到一個網站,然後推給李建國:“來,隨便挑一家館子下一單,我們來測試一下它的用戶體驗。”
“餓了嗎,這是這家網站的名字嗎?還挺形象的。”
餓了嗎這個團隊其實創業很早,一開始的時候走了一點彎路,采取的是電話訂餐的模式。
2009年網站正式上線,去年也就是2011年拿到了知名風投機構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然後擴張到了京城。
最關鍵的是,這個網站就是申城交通大學一幫在校研究生折騰出來的,這也是林一選中了這個賽道的原因。
門檻低。
另外一個原因是,林一被裁員之前就職的是某大廠的本地生活事業部。
雖然他是個碼農,但每天跟產品經理吵架無數次,對外賣的業務不能說了如指掌,至少也算相當熟悉。
李建國這句話讓林一想起了之前忽略的問題。
“你提醒我了,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的網站想一個好名字,你也可以先考慮考慮。不過這個不著急,現在你還是先點個餐,隨便點。”
李建國不認可,他非常認真地在網站上挑來挑去看了半天才下定決心。
“中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之一,怎麼可以隨便?”
嗯,另外兩件事是早飯和晚飯。
他們一邊說著俏皮話一邊等著外賣的到來,幾十分鐘之後李建國的手機終於響了起來:
“餐到了是吧?好的,我現在下來拿,馬上到。”
然後他屁顛屁顛地跑出去,坐了電梯到一樓的宿舍大門領回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午餐。
林一沒有打擾彆人用餐的愛好,所以一直等到李建國咽下最後一口,用紙巾擦著嘴的時候才繼續正題。
“你感覺怎麼樣?”
“味道不錯。”
李建國話一出口就明白,林一並不是在問口味,而是先前說的“用戶體驗”,所以他補充道:
“我覺得還挺好的,除了有點貴。”
他的經濟狀況並不拮據,有這個感覺隻是消費習慣的問題,因為比較對象是學校的食堂。
林一暫時沒有討論這個問題。
“我覺得不好。”
李建國很好奇:“就是一次很平常的點外賣過程啊,隻不過以前電話下單改成了網上下單而已,你覺得哪裡不好?”
林一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循循善誘地給他啟發:“你說人們為什麼要叫外賣呢?”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李建國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懶呀,不想自己出去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