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啊,他說咱們兩個已經算名人了,可是我在bbs上發帖的時候明明留下了名字的,還是沒什麼人聯係我,難道隻有你才是那個名人嗎?”
李建國回過神來之後提出了一個直擊心靈的問題。
反應還不算慢。
“大概、應該、可能、也許、八九不離十就是這樣了。”
林一知道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道理也很簡單:“茨威格《偉大的悲劇》,你還記得吧?”
李建國也是正經考上重點大學的,語文書上的必修課文當然有印象,他已經想起林一說的是那句經典的:
“第一名擁有一切,第二名什麼也不是。”
他惡狠狠地說:“早知道當初那封信寫完之後,我就應該把信搶過來第一個把名字署上去的!”
當然是玩笑而已,李建國乾不出這種搶彆人功勞的事情。
就這樣,不知道是林一的名聲大還是那個張峋在勤工助學中心有門道,第二天他還真的領了十幾號人來找林一報道。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不是林一好高騖遠,因為兼職的關係這些人都不是全天工作的,得按照他們的課表錯開排班。
比如說有人隻乾一三五七,有人隻乾二四六,還有可能中午能乾晚上不能乾的,總之同時在崗的最多一半兒。
“怎麼樣林老板,人我可是給你帶來了,這效率還可以吧?”
“可以,相當可以!”
對於優秀的打gong)工ju)人ren),林一是不吝誇獎的,畢竟惠而不費,他對這個自告奮勇的張峋也親熱了幾分。
“叫什麼林老板?大家都是同學,直接叫我林一就可以。”
張峋笑嘻嘻地說:“我還是叫哥吧。”
林一也沒有再糾正,一個94年的大一新生就這麼心安理得地當了這群人的帶頭大哥。
他以前在大廠的時候就覺得那些強行裝平等的戲碼很形式主義,比如喜歡玩兒花名的某廠。
馬傑克叫自己“風清揚”,ceo可以叫“逍遙子”,你一個普通員工真有資格,或者說真敢給自己取名“獨孤求敗”嗎?
太無聊了。
林一和李建國分彆跟這些人認識了一下,但是他並沒有費心去記這些人的名字和特點,打算後續把配送員的管理都丟給李建國負責。
張峋應該事先告訴過他們是替誰扛活了,所以見到這倆人並沒有什麼誇張的反應,隻是情緒明顯興奮。
這張“名人體驗卡”林一也沒有享受太久,很快開始交代正事,拿出了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傳單。
“看起來……有點質樸。”張峋拿到手之後委婉地評價了一嘴。
林一承認文印店的設計水平確實低於他的預計,而對方的理由是林一的預算有限堅決不肯多花錢。
“這個傳單唯一的作用就是讓全校師生都知道我們網站的名字和地址,一次性用品。”
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這三天的高密度掃樓轟炸上,為了吸引同學光顧特意印上了顯眼的“京電學生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