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琦又問道:“那你們怎麼賺錢?”
“這就要說道我們的另外一塊收入,就是向商家收取的店鋪費。”
“但是因為上線之前還不能確定效果,所以我們跟第一批商家約定的都是訂單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收費。”
“像小南門麻辣燙的老楊,他店裡的電腦和打單器那套東西還是我去中關村淘來的二手貨,花了我一千五,也得算在他的賬單裡。”
“從今天的結果來看,我們達到收費標準顯然是沒問題的,隻不過這筆收入暫時還沒有兌現。”
王雨琦似懂非懂,這些東西對於她一個大一新生來說有點過於複雜了,所以她還是沒明白:“那到底是多少錢?”
林一在心裡簡單默算了一下,回答道:“非要量化來算的話,今天可以當作賺了幾百塊吧。”
王雨琦想了想,一天幾百也就是一個月萬把塊?好像並不是很多啊。
不過這話她就沒說出口了。
李莫言比她想得更遠,現在一天掙幾百不代表以後都是這個水平,如果他們隻打算做京電的外賣市場根本沒必要費勁搞這個網站。
師姐提了兩件事:“今天這個訂單量以後都能夠維持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們馬上要擴招配送員了吧。”
林一搖頭:“我猜單量未必能達到今天這個程度,因為我們過去三天高強度地掃樓推廣,很多人看在校友份上才友情支持的,具體結果得再觀察幾天。”
“京電一屆是兩千人,本碩博加起來在校生也就一萬多,這個比例已經不低了,大學生其實還是吃食堂為主的。”
“不過配送員我們還是得招,一方麵是經過今天的考驗發現得多儲備一點運力。”
“另外這種兼職工作其實流動性很高的,雖然現在才乾了一天還沒有人提出要走,但也得未雨綢繆。”
林一還有個原因沒說出來,就是多招來的人可以為之後擴張到附近的其他大學做準備,他是有自信能消化掉這些勞動力的。
李莫言發現很多情況他們都已經想到了,於是點了點頭,林一知道這是表示認可的意思。
她又問道:“你估計多久之後訂單量可以穩定下來?”
“一周左右應該夠了,一個學校畢竟市場規模也就那麼大。”
這個時候正好店老板把燒烤盤子端了出來,四個人並沒有要酒,於是李莫言拿起一根肉串說道:
“那就用這個來為你們慶功吧。”
李莫言對於他們的成功也是高興的,不提他們之前發出的那個邀請,現在這個功勳章上已經有自己的一份貢獻了,至少在老楊那裡刷的臉沒有掉地上。
剩下三人也每人拿起一根,然後當作碰杯的樣子相互示意了一下,紛紛笑了起來。
一個小小的儀式感過後,林一再次分彆感謝了李莫言和王雨琦,然後終於拿出了今天這頓的第二個目的,他舊事重提:
“師姐,現在你願意重新考慮一下我和建國之前的邀請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