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師姐的加入,林一發現日常經營上自己的壓力被分攤了很多,再加上郭師兄的助陣他的時間被極大地釋放了。
雖然學院一毛不拔,不過三個人之前約定的按比例出資的十萬塊已經到賬,所以他可以把精力大膽地投入到開疆拓土的事情上去。
萬事俱備,就是乾!
林一拿出的擴張計劃基本是三管齊下:師姐負責商戶端的地麵推廣、林一負責客戶端的推廣、李建國負責籌建和管理配送隊伍。
以每所學校為單位,三天為周期開一塊新版圖,為此他們特地買了一張海澱地圖,約定每開一校就插旗一根,堪稱儀式感拉滿。
為什麼是海澱地圖呢?
京城高校當中,位於海澱的數量占總體的接近一半,還都是名聲赫赫的重點大學,是他們的第一攻略區域。
至於海澱內部,又以京電周邊這一片最為集中,特點是分布在學院路兩側,所以現階段他們的小目標就是:
製霸學院路!
他們擴張的方向是由近及遠,這樣管理半徑小,方便相互支援。
李建國有點異議:“三天時間會不會太短了?我們之前能做到是因為我們在本校,做什麼都方便,到彆的學校還能這麼快嗎?”
“我們不能等,也沒時間等,建國你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張峋那天我們聊到了什麼話嗎?”
不久之前的事情,李建國知道他說的是那句:“第一名擁有一切,第二名什麼也不是。”
李莫言沒有反對,計劃就此通過。
於是這天林一跑到離京電最近的京郵去找了一個不太熟悉的高中同學,是之前在江大那次聚會上認識的。
這個男生叫邵宇,他對林一突然找過來還挺詫異的,因為兩人隻有一麵之緣,大街上碰到都未必能互相認出來。
林一當然不是閒著無聊,這是他選定的隨便外賣網走出京電第一站。
見到人之後,林一也沒有多套近乎,開門見山地說出了自己的來意,希望邵宇能幫忙協助網站在京郵的推廣。
邵宇的專業是軟件工程,跟林一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差彆不大,對這個話題還挺感興趣的。
他一開始聽林一是和彆人合夥創業之後還以為是有學校裡的師兄師姐負責技術,細聊下來沒想到居然是林一自己搞出來的。
這下他就更驚訝了,於是很有求知欲地一連問了許多問題,林一都非常有耐心地一一解答。
最後還是林一不得不打斷他,暗示時間有限希望他能在推廣的事情上多多配合,這才意猶未儘地停了下來。
不過之前的聊天沒有白費,邵宇對這件事情非常積極,很熱心地帶著林一跑前跑後。
林一需要他幫忙的地方不少,跟當初在京電做的事情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招人和推廣這兩件。
這些事情林一自己來當然也可以做,但是學校其實是個辦事效率很低的地方,他一個外校學生,光把“我是誰”“我來這裡乾什麼”這兩點講清楚估計就要花半天的時間。
有個本校學生帶路,不一定能得到多大的配合,首先一點至少可以在學校裡暢通無阻。
效率很重要,他隻允許用三天時間。
李建國是跟著林一進的校門,然後就分頭行動去了勤工助學中心,還是老辦法招兼職,同時用邵宇的賬號在京郵的bbs上發布了信息。
他們的招聘啟事很直接,絕對不會把“提供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薪資報酬”這種毫無信息量的屁話寫上去,而是很明明白白地寫著這段時間在京電統計到的時薪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