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次見麵雙方都還是比較滿意的,王愷也是比較直爽的人,當即就問道:“如果我過來的話,你需要我做些什麼?”
林一立刻告訴他:“我的想法剛才大概告訴你了,而且我們現在確實落後於競爭對手,所以兩個月之內我需要你把產品拿出來推上線。”
王愷覺得有點棘手:“兩個月比較緊張。”
林一則表示:“我會完全放權給你。”
“你需要幾個人,人員全都自己去找,我會給你一個團隊的薪酬包,具體怎麼分配你自己定,最後報給我一個名單審核一下就行。”
王愷在熊廠就是一個團隊負責人,林一這是打算把他連人帶手下地挖過來,省掉磨合時間讓他們馬上開工。
林一當然不是無條件地信任王愷,這也是無奈之舉。
嚴格說起來他們現在還隻有林一跟師姐兩個光杆司令,要是另外去招人的話得先從hr招起,他不想耽誤那個時間。
另外一方麵雖然王愷的水平比他高,但林一畢竟也不是個技術小白,他自己也會把關的。
他乾脆到這個地步,王愷也不是個磨磨唧唧的人,就把這個任務接了下來,算是自己納的一張投名狀。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王愷的待遇。
按照慣例,創業早期吸納一個cxo,也就是“首席某某官”這個級彆的高管,通常需要付出三到五個點的股權作為代價,cto當然也在此列。
林一來之前跟師姐是討論過的,這會兒跟王愷商量之後拿出了3的股權作為他的加盟費。
王愷之所以能答應是基於兩點,一是這個團隊在沒有進行任何融資之前的起始資金就有1000萬美元,這既代表了一種實力,又代表了未來引入投資人之後被稀釋的影響會變小。
而且賬上有1000萬美元代表他們真的可以做點事情,而不是隨時都要麵臨生死存亡的問題。
另外就是林一剛才對他完全放權的態度還是讓他很滿意的,在給薪酬包的時候也非常慷慨毫不吝嗇。
這不是因為林一有錢了之後就大手大腳,而是此一時彼一時。
過去在隨便他們總共就隻有仨瓜倆棗,不得不精打細算;這次創業他們的資金實力已經不算弱,相比那點兒有限的數字他更看重儘快拉近和競爭對手的距離。
時間很重要。
“你什麼開始動手?”
“今天回去我就會提交辭呈,離職流程會走一段時間,但我可以找人把產品先做起來。”
“兩個月,我等你!”
林一再次強調了一下自己的時間要求,一切談妥之後和王愷分開,回去的路上他跟師姐說道:
“現在我們都招了一個cxo級彆的高管進來了,是不是自己的頭銜也得跟著往上升一升了?”
他跟師姐都不看重虛名,不過俗話說名正則言順,規範的頭銜其實也是內部管理的一部分。
於是他們在特意印的名片上列上了自己的新身份。
林一,創始人、ceo。
李莫言,聯合創始人、o。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