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惟是個什麼人呢?
嘟嘟打車成立早期隻有80萬人民幣的時候,就打敗了拿到350萬美元融資的搖搖打車,成功占領至關重要的京城市場,這件事向來被人稱道,程惟因此被認為是“運營大師”。
有那麼幾件事可以管中窺豹。
搖搖招車曾經花了三十萬在廣播電話給自己投放過一條長廣告,聲稱自己的軟件如何如何好,並且在最後宣布要在某月某日在哪幾家酒店舉辦一次線下活動,進行現場安裝。
然而到了活動時間,卻發現去參加的司機寥寥無幾,一查才發現,嘟嘟打車在自己的廣告後麵緊跟著加了非常簡短的一句話通知:
“現在發送短信到xxx,即可獲得下載鏈接。”
司機們分不清搖搖和嘟嘟有什麼區彆,以為兩個廣告是同一條,稀裡糊塗地就把嘟嘟給裝上了。
第二件事,京城機場每天的出租車吞吐量高達幾萬倆,是最理想的打車軟件推廣地點。
當初搖搖打車為了拿下京城機場,不僅大價錢,甚至還引入了機場集團作為自家的投資方。
資金實力遠遜的嘟嘟打車隻好另辟蹊徑,沒有走官方渠道,而是花6000塊錢買通了京城西站停車場的管理人員,私人允許他們在那裡擺攤宣傳。
第三件,這回的苦主終於不是搖搖。
因為很多司機還沒有智能手機,於是當時京城另外一家打車軟件,創造性地想出了“硬件綁定軟件”的方式來做推廣。
也就是說,花大價錢給每個司機贈送一台pad用於搭載自家打車app,自以為可以杜絕其他同行的競爭。
嘟嘟直接讓技術部門把他家的pad給破解了,隻要地推人員說服司機,插個u盤就能把原來自帶的打車app刪掉,更換成嘟嘟打車。
以上幾件事,聽下來隻能說程惟的對手都特彆蠢,對於嘟嘟似乎除了“機智”之外好像也無可厚非?
這不是事情的全部。
雖然這個世界向來成王敗寇,但那些被嘟嘟打車pk掉,最終消失在行業發展的洪流中的“蠢貨”們也曾經留下過隻言片語。
監管部門曾經一起約談過幾家打車軟件公司,要求嚴格審核注冊司機的運營資質。
其理由是為了防止“黑車”借由打車軟件正規化,堂而皇之地攬客,影響出租車行業的秩序。
幾家打車軟件當然都答應了,然而其他家在認真落實政策要求的時候,卻發現嘟嘟打車在那邊陽奉陰違。
一個小例子,交通委要求打車軟件核實司機身份,需要持有身份證、服務監督原件才能辦理業務。
但是嘟嘟卻隻需要司機自行輸入姓名、出租車公司、服務監督卡號以及車牌號就可以通過了。
靠著“注冊流程便捷”這一條,嘟嘟打車就吸引到了更多的司機。
沒人知道嘟嘟打車後來是不是又被約談了,反正那個時候他的對手們都已經被市場競爭給淘汰掉了。
“他是個不守規矩的人。”
在親身領教了對方的手段之後,第二次見麵前林一這樣在心裡提醒自己。
兩人這次沒有去王星那邊借地方,也沒有約在任何一邊的辦公室,還是在外麵找了個僻靜的地方。
距離上一次見麵才過去幾天,程惟還是那副樣子,不過這次的態度就跟上次大不相同了。
上次他還想著跟林一化乾戈為玉帛,所以言語之間十分客氣,現在大家擺明車馬是敵人了,自然沒什麼情麵好講。
作為主動邀約方,還是林一先開的口,他說的是:“我還以為程總已經啟程南下了呢,申城臨安那邊還好嗎?”
程惟麵無表情:“不勞林總費心了,嘟嘟打車現在的發展勢頭良好,無論在哪座城市,沒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能夠撼動我們的行業地位。”
“是嗎?”
林一露出了一點譏笑,“如果程總真的這麼自信的話,何必采用這麼上不了台麵的手段呢?”
程惟仍然不為所動:“我不明白林總在說什麼。”
林一把自己的手機拿出來放在桌子上,並且亮了一下給對方看。
“程總是怕我錄音嗎?這恐怕有點小人之心了。”
“既然程總答應我出來見這一麵,我想應該還是希望聊出點東西的,咱們就沒必要這麼裝腔作勢的吧。”
程惟略微考慮了一下,然後才說道:“請林總明示。”
“好!”
林一也端正了坐姿開始進入主題:“前天嘟嘟打車最近一個版本更新之後,會在司機搶單的時候跳出彈窗要求卸載手機裡的萬裡出行,這事兒程總不會不知道吧?”
程惟的說法是:“我們最近一次的更新,確實加入了自動檢測和優化運行速度的功能。如果貴公司的產品被當作垃圾軟件處理掉了,有沒有考慮過是產品本身有問題呢?”
可能麵具戴久了人真的不會好好說話了吧,林一搖了搖頭放棄了跟他坦誠相待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