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兩人沒有答應,不禁失落的坐了下來。
沈洛的心裡感到一絲絲敬意和敢動,李大娘雖然不能生育,但是李大爺一輩子也沒有嫌棄,晚年還為了老伴東奔西走的籌著醫藥費。
“大爺,你那牆角瓶瓶罐罐的放那乾什麼?”沈洛為了緩解尷尬故意打岔問道。
李大爺瞅了一眼不由苦笑道:“這不是之前把家裡的東西能賣的都賣了嘛,這幾件瓷器是我老伴當年陪嫁的嫁妝,可人收破爛的說不收這玩意,我也就沒拿進去扔在一邊了。”
說完後,沈洛心裡不經對收破爛的點了個讚,這真是良心資源回收工作者。
要知道,後世可是有不少國寶是在廢品站裡發現的,據統計從1971年到1981年在廢品站挑出的珍貴青銅器就要59件之多。
其中就有最著名的京城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也是鎮國之器—西周班簋。
文物工作者在發現西周周班簋的時候,以為被敲碎成碎片了,經過故宮博物院的修複才能重見天日。
可想而知傳承千年的金屬物品都能被敲碎當成廢鐵賣,這陶瓷器到他們手上,給碎了,賣給建材回收的也不稀奇。
自己慶幸之餘,回來想起也感到後怕。
沈洛笑著對李大爺道“大爺,我能看看這些東西嗎。”
李大爺沒有多餘的心情說話,就揮著手示意他自己隨便。
看到大爺同意後沈洛走到屋角的瓷器堆裡拿起一件蓋罐打量著。
隻觀其釉色花鮮葉綠,枝纏葉繞,連綿不絕,五彩繽紛,蝙蝠飛舞於花叢間,瓷器紋樣線條流暢,描繪細膩,填色手法熟練,層次分明,用色極為豐富,將此蓋罐裝點得五彩斑斕,令人過目不忘。
這就是典型的乾隆時期鬥彩瓷器,拿起底足一看果然用青花書寫著大清乾隆年製。
鬥彩又稱逗彩,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為推崇,最出名的就是後世拍了2.8億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也是因為這一次拍賣,把國內的瓷器收藏熱推到了高潮,無論是行內還是外人,都對鬥彩雞缸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沈洛手中拿著的便是乾隆時期的官窯鬥彩瓷器,尤其是上麵的蝙蝠圖案最能代表清代瓷器的特征。
在古代蝙蝠常有福祿的寓意,所有經常能出現在跟種生活用品上,尤其是在乾隆時期收到追崇。
最讓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京城的恭王府,也就是和珅居住過的地方,其又被稱為萬福之地。
就是因為在恭王府建築內有這一萬隻各種著想各異的蝙蝠裝飾貫穿其中。
蓋罐的表麵還有一層細膩光滑的包漿,看不見一點賊光,就像韜光養晦的老人一樣,內斂其氣質。
隻是瓷器胎麵有著幾道衝線,但是不是很明顯,像這種經常使用的瓷器,是無可避免的導致損傷。
像這種乾隆鬥彩雲紋蝙蝠蓋罐已經保存的相當完好了,並且還保留了蓋子,這是極為稀少。
鑒定之後,沈洛又把剩下的七八件瓷器鑒定了一會兒,但可惜的是東西雖然都是老的。
可除了鬥彩蝙蝠蓋罐,就找到了兩件嘉慶官窯的鬥彩龍鳳呈祥賞瓶,剩下的都是清中後期民窯產的五彩瓷器。
所謂的五彩瓷與鬥彩器型釉色乍一看沒有多大區彆,其實五彩瓷一般是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而鬥彩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
但兩者因為色彩都差不多,而鬥彩名頭最大,所以很多人都把五彩認作為鬥彩瓷器。
看著眼前的瓷器沈洛感慨自己的收藏室又能夠增磚添瓦了,不由露出燦爛的笑榮。
在他看來李大娘家以前絕對不是一般人,能有這麼多精美的瓷器,肯定祖上也是達官顯貴。
心裡有了答案後,就回到葡萄樹下跟犯愁的李大爺說道:“大爺,你看你牆角的這些瓷器我挺喜歡的,你看能方便出手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