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種造型的確跟三星堆的青銅人像有著相似之處,但是,它沒有三星堆的那種奇異的五官造型,更接近西周時期的中原文化的造像特點。”
“但是,這古蜀墓葬文化當中,就有把各種陪葬品打碎再埋起來的習慣。
而西周的葬製當中,隻有把武器損毀,隨葬的習俗啊。
其他的西周墓葬出土的青銅器,都是完整器,這裡的所有陪葬品全都被打碎了,幾乎就沒有一件完整的器皿,您說這會不會跟古蜀國有什麼關聯?”
錢升的話不無道理。
他對文物古玩的研究,絕對稱得上是專家級彆,不但家學淵源,還是專業科班出身。
但是,林逸一眼斷定這裡跟古蜀文明或許有一定的關聯,但是關聯不大。
“古蜀國的青銅器出土的時候,都是各種殘損件居多,還分彆埋葬在不同的隨葬坑中,給文物修複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最主要的是古蜀的青銅器造型各異,跟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完全就不是一個風格。
你看這裡,雖然也是殘損居多,但是把散落在周圍的殘片收拾收拾,就能將它拚回來。
我感覺,這裡的東西更像是有人從高處給扔下來,故意損壞的。”
說著,林逸把強光手電打向周圍的崖壁。
西周貴族的墓葬中,往往會設置“二層台”用來拜訪陪葬品。
還會在二層台上挖出壁龕,擺放逝者生前的生活用品。
而這個巨大的深坑周圍,原本應該有七道台階,但是這些台階都被夷平,隻剩下一圈一圈的土痕跟原來的封土格格不入。
“我懷疑是有人為了取土,毀掉了這個位居這塊風水寶地中心的墓葬坑,將周圍七道台階鏟除之後,將陪葬品儘數扔到地底,取來的土,就修築了這座祭壇狀的東西。”
林逸拍了拍身邊這座夯土台的基座對錢升他們說道。
“管他是西周,古蜀還是大唐,咱們現在首要目標是怎麼從這出去。”
汪強一邊舉著強光手電,在地上隨意扒拉,一邊說著。
看似在找出路,主要還是想,看能不能從這找到些什麼方便攜帶的“土特產”帶出去。
但是天不遂人願。
陶器的殘片本來就不值什麼錢。
青銅器的殘片又太大,不好往外拿,而且青銅器乃國之重器,本身又非常“紮手”,是輕易碰不得的東西。
忽然,他舉著一塊巴掌大的青銅殘片在手電光下晃蕩。
“老林,錢掌櫃,你倆過來瞧瞧,這塊上麵好像有字兒嘿!”
林逸還在尋找出口,錢升則在研究這些殘片的器型,聽到他說有字,立馬朝他聚攏了過來。
青銅器在商周時期,就是用來記錄重大曆史事件的載體。
在三秦臨潼出土的西周利簋之所以是國之重器,禁止外出展覽的文物之一。
除了它本身是一件西周青銅器之外,更是因為它上麵一共4行,33個銘文。
記錄了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的曆史事件。
而出土自張家村的“毛公鼎”更是有著近五百個字的銘文,被譽為西周文化的曆史見證。
如果能從這些殘破的青銅器殘片中,尋找到有銘文的殘片,將它們拚接起來,應該就可以揭開這個墓葬去,核心部分主人的真正身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