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四位的造型跟現在林逸哥仨所處的石室冰壁畫上的極為相似。
而這四方天王當中,唯獨北方天王毗沙門天王的身份最為特殊。
據《毗沙門儀軌》記載,唐玄宗天寶元年,藩邦包圍西涼城,邊關告急。
唐玄宗請不空三藏法師持誦《仁王經》修法加持。
法師修法時,被困之城的北門,多聞天王及無量神兵在雲霧間鼓角喧鳴地出現,又有一批金色老鼠,把敵人的弓弦、器械全都咬斷,邊關告捷。
唐玄宗因此下詔書,敕令諸道節度、所在州府於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供養,佛寺亦敕彆院安置。
故毗沙門天被唐軍尤為推崇,視為戰神。
身披重鎧、執劍托塔半坐的毗沙門天形象,常繪製在旗幟上,號曰“天王旗”,以示護佑昌隆大唐盛世之意。
這位毗沙門天王的形象,最後也被化用在了托塔李天王的身上。
並且取了唐代大軍事家李靖的名字,為他所用。
林逸這個時候才注意到,北方毗沙門畫像的麵積,要比其他三位更大一些。
以此來彰顯他的特殊身份。
他的畫像具有獨一性,那他的身上一定有特殊的標記。
林逸走上前,舉著手電筒仔仔細細的觀察,腳下還得不停地踏步,好讓血液循環起來。
手電光束停留在了毗沙門天王的寶冠正中央,貌似鑲嵌了一枚扇形的寶石。
這些天王像的輪廓都是彼此相連的,有點類似於“一筆畫”,所以才能在水汽凝結成水珠之後,順著之前鑿出來的溝壑,慢慢結霜,勾勒出圖案。
唯獨這塊鑲嵌在寶冠之上的扇形寶石,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隻是被周圍細密的線條連帶著,被冰霜覆蓋。
乍一看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是跟其他三位的寶冠一比,就看出了區彆。
扇子!
林逸看到這個圖案,心中不由得一震。
“暗八仙”之中,扇子正是漢鐘離的法器。
現實中,扇子也是清涼解暑的必備“神器”,看來這位前輩果然是意有所指,用心良苦。
可眼下的情況,這清涼是不是有點涼大發了?
顧不得多想,林逸打著手電筒朝著毗沙門天王像的頭頂照了過去,發現在牆壁與頭頂的夾角處,有一層白色的粉末結晶夾在其中。
他取出飛虎爪,甩了甩胳膊,把關節手腕全都活動開之後,將爪子投擲上去。
收回爪子,將上麵沾的粉末撚在手上,放到鼻子底下聞了聞。
忽然睜大了雙眼。
“硝石!居然是硝石!”
這種東西經常出現在以前那種土房子的牆角位置,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機物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後與土壤中的鉀素化合而成。
在古代,就曾有道士把它當做煉丹的原料,還是製造火藥的重要成分。
而在唐代的時候,硝石除了以上用途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
製冰!
因為他們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迅速大量吸收水中的熱量,還能讓水結成冰,因此,就有了硝石製冰法。
當然了,硝石因為其特殊性,且消耗量巨大,一般的人家根本用不起。
對於皇家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大問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