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陌生的買主
拍賣會的前一天,錢升那邊已經收到消息。
他們送過去的這雙繡鞋和那枚封竅玉,基本上不愁買主。
因為這算是之前林逸他們帶起來的“西域古董熱”的尾聲,很多捂貨的買家都想借著這一波出貨。
價錢肯定不是最高點,但是這個時候出貨最安全。
這還得多虧了錢升對這兩件東西做了些小改動。
首先,那雙繡鞋實在太新。
這個新可不是古玩屆行話的那個“新”。
古玩界的玩意不說真假,隻論“新”和“老”。
一件古董如果是現代仿製,那它就是個“新玩意”,因為年份不夠。
在他們眼裡,如果這東西放個百八十年,甚至上千年,它照樣也是古董。
就像當初很多晚晴,民國仿前朝的工藝品,放到現在,那也是古董。
隻是他們這雙繡鞋,年份夠老,但是成色太新。
兩千多年以前的東西,缺少一種經曆了滄桑的韻味。
用錢掌櫃的話說就是:
“東西是大開門的東西,誰都沒法否認,但是行家一眼就能認出來這肯定是從“地裡”出來的。”
所以,錢升專門給它做了個“舊”。
從品相上來說,肯定是不如之前,價值也要打折扣,但還是那句話,安全第一。
這些門道,林逸和汪強根本不懂。
照著汪強那性子,當然是能賣多高賣多高,最好賣個天價。
現在經過錢升這麼一“折騰”,價錢至少折了近三成,這還算少的。
最麻煩的,其實是那枚封竅玉。
這個東西,因其特殊性,它隻能是從“地裡”出來的,不可能是傳承有序的物件。
彆說行家裡手,就是玩玉的新手也能一眼認出來這東西來路不正。
所以,這件東西隻能“毀”,也就是錢掌櫃所說的“不破不立”,“除舊立新”。
自己找來工具,打掉封竅玉原本的皮殼和造型。
然後再找師傅重新雕刻成一枚玉蟬的手把件。
以此給人一種感覺就是:這東西的本主不識貨,毀了這件東西,但是玉的確是塊古玉,隻是價值上就得打折扣。
封竅玉的價值要比它原本的價值,折了四成多,幾乎就是對半劈。
這下可給汪強心疼壞了。
這東西可是他拿命換來的,一下子就損失了一半的價值。
好在他也是能明白這些東西,不這麼做,的確難以出手。
要不是錢升願意接這檔子事,這幾件東西就憑他倆這麼折騰,說不定還得把自己給折騰進去不可。
當天的拍賣回現場人聲鼎沸,熱鬨非常。
正好也是趕上幾家大型拍賣行春拍的尾聲,這場“西域三十六國古玩”主題的拍賣會,在業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再加上這些長期“捂貨”的賣家,想借此機會再把熱度炒起來。
林逸他們哥仨現在走到哪都太過顯眼,現場肯定是不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