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沙海浮木
“降頭師”,在曾經的東南亞各個國家,都是第二國師一樣的存在。
因為對外,隻有得道高僧才是萬民敬仰的對象。
第一國師隻能是他們。
實際上,在莽白這裡,當年的第一國師隻不過是一個吉祥物一般的存在罷了。
他的任務就是出席一下王室的佛事活動,誦經祈福,跟信眾們見見麵。
莽白本人既不會去找他論佛,也不會去跟他探討治國治民的策略。
真正跟他混在的一起的,都是一些“降頭師”,“咒術師”,“蟲蠱師”之類的。
他們畢生都在跟這些邪術打交道。
莽白發動宮廷政變,害死自己的親哥哥,又在登基之後,發起了導致南明徹底覆滅的“咒水之難”。
經此一役,南明朝廷的文臣武將幾乎全部死於莽白麾下的緬軍之手。
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也在此役中壯烈殉國。
這些事,都由這群術士直接參與其中。
就像林逸說的那樣。
無論是蠱蟲,痋術,包括降頭術,對他們而言相當於一件耗費了無數精力,人力物力財力,製作而成的藝術品。
沒有哪一個藝術家,不想被彆人認可他的作品。
這些人也是一樣。
“恒河沙劫”,將一切殺機隱藏在黃沙之下,一連用了三層塔來構建這道“降術”,一點一點的消磨進到這裡的人們的戒備心。
然後,讓他們自己觸發降術,讓自己深陷萬劫不複的境地。
嘗儘萬般苦楚,從“憂”到“思,再到“悲”。
三界巡遊,體會愛彆離、求不得,深陷苦海無法自拔。
就算他們生前不能欣賞到自己的得意之作,也會想儘一切辦法,在死後讓自己看到這一幕。
如今,眼前這個堪稱林逸“職業生涯”最大挑戰的“恒河沙劫”,就是完美“降頭術”的體現。
如果不是因為白璐身上的“四界牌”起到了關鍵作用。
恐怕林逸到現在,都不知該如何解開眼前這個謎團。
“你來幫我看看,這五座舍利塔的生平介紹當中,哪個提到了‘咒水之難’?”
聽到林逸口中說出“咒水之難”,阿昌向來平靜的表情出現了一絲波動,不過很快就又調整了回來。
“好的。”
阿昌也不問為什麼,隻是很乾脆的答應下來,開始在這五座舍利塔前逐字逐句的尋找關鍵詞。
當他們走到第三座舍利塔的時候,果然在那篇生平記載的文字當中,看到了“咒水之難”相關的內容。
隻是寫的沒有那麼直接而已。
“林老板,這裡!”
阿昌指著一行緬文,逐字逐句的翻譯給林逸聽。
意思寫的不算明確,隻是提到說他在與大明,也就是當時的南明發生衝突之前,他曾連夜被召進皇宮,給緬王莽白獻策。
這是他與其他高僧唯一不同的地方。
能被刻在這裡,說明這件事算是他人生當中的高光時刻之一。
最讓人起疑的,還是他皈依佛門的時間。
在緬甸,想要成為一個正式的持戒僧人,需要先削發從沙彌做起,經過幾年時間之後,才能正式出家為僧。
而這位名叫"薩蓬"的高僧,遁入空門,成為皇室寺院的重要成員之一,隻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
他正式皈依,出家為僧的時候已經四十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