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印證了林逸此前的推測,這座地宮,跟那座隱匿在深井之下的地宮,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就是那位劉玄初。
從他們進來的那個入口來判斷,即便這送葬隊伍再如何低調行事,也是不可能從棺山那一頭進入地宮的。
這裡的構造和形製,跟他們之前在川中青峰山普淨寺地宮見到的情形幾乎是一模一樣。
在碑文的後麵,又刻著“吳門陳氏之位”的字樣。
這道暗門就開在一整麵的花崗岩牆基上,如果不是仔細觀察,根本發現不了這個細節。
喬隊這個時候也返回了這裡,發現了這個通道。
“那還等什麼呢,進去看看吧。”
那這個藏在棺山之中的入口又是留給誰的呢?
既然是合葬墓,陳媛媛的牌位又去了哪裡?
“原來通道在這啊,我剛才繞了一大圈,沒有出路,這個玩意把路都堵死了,剛準備爬上去看看情況,你們找到出路啦。”
這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啊!
陳媛媛當初在這裡青燈古佛了卻餘生,在吳叁貴死後,靈柩下葬,兩人都埋在了這裡。
“剛才咱們都在推測這地宮應該還有一個出路,我估計應該就藏在這座寶頂當中,想要從這裡出來,就得鋌而走險,進去探探。”
林逸舉著手電筒一邊打量一邊回答道:
就在這通墓碑的後麵,也就是寶頂的正前方,竟然有一道暗門。
眾人立刻閃向兩邊,等了片刻之後,沒有發現任何的可疑情況,這才壯著膽子來到了門口,打起手電筒向內張望。
“都彆瞎琢磨了,走,去後麵瞧瞧。”
“難怪本地村民從來不知道這裡有座大墓,也沒有流傳出任何跟吳叁貴墓穴有關的傳聞,就是因為這座隱匿在山水之中的地宮不是從馬鬃嶺那邊開始修的?”
在正中央的位置,有一座山包似的建築,直徑目測少說也有數百米,底麵用巨大的花崗岩位為基礎,周圍用青磚堆砌,在黑暗中看過去,就像一隻巨大的烏龜趴在那裡。
可這墓道當中,竟然連金剛牆都省了,直接一條大路直通前殿。
“這寶頂怎麼會留門?該不會這已經被倒了吧?”
這一路上沒有任何的機關,一條長約數百米的墓道,走到儘頭,按理說應該是一道金剛牆橫在麵前。
現在唯一能解開謎底的辦法,就是去“寶頂”一探究竟。
林逸伸手一推,這道石門竟然真的動了。
隻是,這座前殿不像之前那裡,擺放著無數的棺材。
可能是吳叁貴想要低調行事的緣故,整個前殿依舊空曠,除了周圍的牆上有一圈浮雕的磚刻之外,再沒有其他的陳設。
就在大夥舉著手電研究浮雕上麵的內容的時候,林逸一個人來到了墓室的東南角,點起了一隻蠟燭。
在燭火的映照之下,牆上的浮雕似乎開始起了變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