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器,乃華夏曆代國之重器。
在收藏界一直有個說法,這東西,一般人根本“拿”不住。
何況還是“禹王九鼎”之“青州鼎”這樣的“重器”,當然了,那些後世仿造的藝術品除外。
其餘部分已經上交,至於這塊殘片,錢升製造了它的紋飾拓片,並且用3d打印技術,做了一比一的複刻樣本。
林逸他們現在也已經洞悉了其中的奧秘,它其實更像一個引子,把林逸背後的“連山歸藏圖”給激活,目的已經達到,這塊殘片就沒有必要留在身邊。
這個想法,基本上就是他們幾個的共識。
在他們前往黔州的這段時間,白老爺子也沒閒著。
受林逸所托,他一直在通過各種手段,打聽這位名叫許百交的人的更多消息,試圖解開那本筆記本裡台賬的內容。
至少彆讓那位贈予他們工作筆記的老伯失望。
對於白壽臣而言,這位徐大公子,早年間他也是有所耳聞,也算是他的前輩了。
“香江秘密收購文物小組”的事情,當初在上京古玩屆都傳遍了,琉璃廠老老少少都知道有這麼一個組織在香江倒騰“狠貨”,用外彙往回買“玩意兒”。
對這種行為是既敬佩,又羨慕。
敬佩是因為他們這批人,不但要眼光獨到,把錢花在刀刃上,還要在當年香江那個英治地盤上,跟全世界的文物販子,亡命徒鬥智鬥勇,把這些流失海外的國寶帶回國內。
羨慕的是,他們能接觸到的東西,那都是一等一的國寶。
除了當年名動天下的“三希堂”中的兩部“二王”字帖和《韓熙載夜宴圖》之外,還有諸如董源的《瀟湘圖》、方從義的《武夷山放棹圖》、北宋劉道士的《萬壑鬆風圖》,和一些敦煌卷帖以及宋代畫冊等珍品。
這些藏品任何一樣拿出來,都是價值連城,不可多得的好寶貝。
雖說琉璃廠一眾掌櫃沒有覬覦國寶的心思,可能親眼看上一看,上手把玩一下,那也算不枉此生了。
本來這件事,並不算多麼著急的一件事。
但是在白老爺子打聽消息的過程中,了解到了一個重要的情況:
許百交生前,在香江最後一次參與一件重要藏品的回流工作時,往上京相關負責部門發了一封電報。
內容是什麼不得而知。
就在這封電報發回上京之後,許百交本人就因為一場交通意外,故去了。
這件事情,一度驚動了“海裡”,甚至通過外交手段進行交涉,要求香江當地徹查這件事。
許家也憑借在香江的人脈和地位,給予當地很大壓力。
甚至一度動用了“洪門”的人脈關係去調查這件事。
可當時香江畢竟不是咱們自己說了算的地方,而且當時造成這起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也死了,從後續的調查結果來看,肇事者就是一個的士司機而已。
這件案子最終成了一件懸案。
當時,白老爺子獲取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曾跟林逸溝通這件事。
他倆當時一致認為,許百交的死,很有可能跟“紫衣侯”組織有關,因為“秘購組”所做的事情,等於擋了他們的財路。
而普通的文物販子,根本不敢對許百交下手。
隻是林逸正在黔州處理秦家的事情,暫時顧不上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