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料顯示,宇文熠死的時候隻有二十九歲,但是他有兩個兒子。
老大叫宇文謙,老二叫宇文睿。
宇文謙,在他的叔父也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乾掉權臣宇文護,拿回朝廷的主導權之後,沿襲了父親的爵位。
但是有個問題。
北周武帝宇文邕掌權之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毀道滅佛”運動。
因為北周承襲的是北魏的家業。
北魏建國之初,舉國上下信奉道教,後來又全部改信佛教。
這些出家人享受各種特權的前提下,可以不服徭役不服兵役,還能通過各種手段大肆兼並土地,稱為所謂的“廟產”。
這些產業還不需要向國家繳納稅賦,等於收入全部落入這些“出家人”的口袋裡。
社會上就漸漸開始出現了“職業僧道人”。
他們既不守清規戒律,還能享受“出家人”這個身份帶來的所有特權和便利。
使得全國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投入了“修行”的行列。
導致國庫無可用之餉,邊關無可用之兵。
北周武帝宇文邕一氣之下,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滅道滅佛”運動。
建德三年也就是公元574五月,北周武帝下令“初斷佛、道二教,經象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
同時,還下令“三寶福財,散給臣下,寺觀塔廟,賜給王公。”
在這場震驚華夏的“滅佛運動”,宇文謙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是叔父宇文邕滅佛的得力乾將。
“他不像自己的老爹,一心向道。根據史料記載,宇文謙這個人對宗教深惡痛絕,可能也是跟他童年的經曆有關。
從小就跟著母親長大,父親一直在外尋山訪友,修道煉丹。
再加上當時朝堂之上,奸臣弄權,他們作為皇室後裔,卻處處受製於人。
自己父親非但沒有站出來,幫助自己的親弟弟乾掉宇文護,反而拋下妻子,當了個甩手掌櫃,四處雲遊。
這樣的童年經曆,讓他對宗教充滿了憎恨。”
白璐找出了國內一些研究南北朝曆史的專家,編寫的論文當中,對宇文謙這個人的評價,做了一下總結。
“照這意思,宇文熠從‘輪靜天宮’帶出來的東西,是肯定不會交給大兒子的,對吧?”
“那還用說嗎?這玩意要是交給他,他敢當著他老子的麵給他砸嘍,你信不信?我覺得這人就可以pass了,老二怎麼樣?”
汪強伸長了脖子,翹首以盼的姿態盯著白璐的電腦屏幕。
“宇文睿,比他哥哥小了六歲,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叔父宇文邕已經開始慢慢掌權,所以他的童年要比哥哥幸福的多的多。
史料中記載,他對政治一點都不感冒。
反而對詩詞,歌賦,音樂,藝術和科技等方麵非常感興趣,也正巧趕上家境開始好轉,上麵又有叔父和親哥頂著,他可以到處遊山玩水,結交各色友人,活得那就是一個通透。”
“啪!”
汪強打了個響指。
“就他了,這小子性格隨他爹,如果我是宇文熠,我肯定把我值錢的玩意兒全都給他,肯定不給老大那個逆子。”
“我也覺得這個好像更靠譜一些,大哥,您意思呢?”
三雙眼睛此刻齊齊望向林逸。
林逸手中把玩著一隻茶盅,一直在靜靜的思考問題。
看他們幾個都直勾勾盯著他看,這才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