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入敵陣中的“坦克”們沒有太大的空間,但是從肩負的責任中退下來的老兵油子們卻開始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緊緊的跟隨在了步卒的身旁,利用手中破甲錘、鶴嘴鎬、工兵鏟,這些重量不大,但是破甲效果極佳的兵器瘋狂的收割那些在重裝炊事兵和步卒攻擊之下懵逼的敵人。
清晰的命令,高效的指揮,迅捷的動作,統一的行動,和劉辟麾下前劍南軍士卒的懵逼和遲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和羽林軍對陣的畢竟不是什麼土雞瓦狗,跟隨劉辟反叛的,雖然指揮層析不太通暢,但是這些前劍南軍精銳本身的戰鬥力依舊強大。
裴植雖然沒有直接參加貞元二十一年的長安平叛,但是他從郭戎以及當時的親曆者口中了解了太多的場景。
在裴植看來,現在的劍南軍和曾經那支跟隨俱文珍發動叛亂,圍攻興慶宮的神策軍是何等的相似,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身體狀態。
裴植的判斷不錯,但是他終究沒有如同郭戎一樣在興慶宮上死扛神策叛軍的進攻,對於這支反叛的劍南軍的戰鬥力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憑借戰鬥的本能,這些前劍南軍依舊給試圖完成接應和靠攏的羽林軍造成了巨大的阻礙,以至於完成了接應的時候,從後方趕來的吐蕃精銳已經瀕臨一線。堟span
戰鬥的激烈程度甚至超過之前的搏殺,羽林軍、前劍南軍的士卒一個又一個的倒在了戰場之上。
好在這些曾經的劍南軍終究已經隻剩下了唐軍的外表和軀殼,已經沒有了曾經包圍劍南,包圍大唐時候的精神和意誌,終究沒有徹底封死炊事兵們的退路。
看到前劍南軍的表現,裴植已經放鬆下來的心情一度再次繃緊,好在雖然拖延的時間長了一些,損失大了一些,但是羽林軍的步卒們還是堅持住了。
搶在後續跟進的吐蕃精銳封死炊事兵們的退路之前,陌刀兵們成功的殺透重圍,和炊事兵完成了彙合。
緊接著,在步卒們的接應之下,搏殺到現在還活著的兩百多炊事兵漸漸的收縮到了步卒戰陣的保護之內,而且就地直接編入了步卒們的戰陣之中。
使用製式兵刃如同陌刀、長矛、長槍的一部分補充到了一線,而使用其他五花八門兵刃的比如破甲錘、鶴嘴鎬、工兵鏟的,則作為戰陣之中花隊的存在。
隻不過,代價遠遠比裴植最初的預期要大,整整六個步兵營,六千戰兵,打到現在,還維持在戰線之上的已經隻剩下大約六成,也就是大約三千六百人,整整兩個半步兵營的士卒已經損失在了戰場之上。堟span
而且這三千初頭還要算上被救出的炊事兵以及六個步兵營配屬的工兵連,所以打到現在羽林軍的實際傷亡已經超過三千。
張取義、裴植帶領羽林軍前出的總人數也不過一萬五千人而已,戰損的數量已經達到了總人數的兩成。
相比較羽林軍,在整整一個半時辰的鏖戰之中,以前劍南軍為主反唐聯軍損失了則超過萬人。
和羽林軍步卒正麵對抗的戰陣之中,前羽林軍的披甲重步兵已經損失過半,根據劉辟命令,從後排補充到前排的弓箭手則更是在羽林軍步卒救援炊事兵的慘烈戰鬥時死傷殆儘。
從某種意義上說,劉辟手中最為精銳的兩萬步卒已經在短時間內失去了戰鬥力,處於了崩潰的邊緣。
如果劉辟不及時的將後續精銳的吐蕃步卒投入戰鬥,再打下去,這支兵馬大概率會直接崩盤。
而兩萬精銳的及時投入,在挽救了己方兵馬的同時,也成為擊潰對方的殺招,在尼瑪巴紮的眼中,從戰鬥開始就從未退卻的羽林軍的退卻,就是最好的證明。堟span
隻不過,在劉辟的眼中,羽林軍的退卻雖然合情合理,但是他的直覺告訴他這種後退不正常。
隻不過,相比較裴植對劍南軍的了解,劉辟不得不承認,羽林軍或者說著說整個禁軍係統太過陌生了,他本能的認為對方還有反擊的後招,但是過度的陌生感使得他無從判斷,也無從下手。
在表麵上羽林軍的步卒退了,然後呢?
是繼續派兵跟進,一舉將羽林軍徹底殲滅?
還是讓後軍按兵不動,而是讓剛剛派出去的兩萬吐蕃精銳去繼續試探對方可能存在的陰謀和陷阱?
在劉辟的身邊觀戰的尼瑪巴紮不知道劉辟的打算和安排,但是在他的眼中,就衝劉辟對兩萬吐蕃精銳使用時間的掌控,劉辟對戰場的掌控能力已經登峰造極。
至少尼瑪巴紮認為是不如劉辟的,對於劉辟真心佩服之下,尼瑪巴紮也沒有吝嗇自己的讚美。堟span
“劉大帥,這一仗實在是太精彩了,我服了!”
就在劉辟認真思索是否繼續增兵的時候,尼瑪巴紮的讚美飄入了劉辟的耳中,很明顯尼瑪巴紮認為自己已經勝券在握。
於是乎,劉辟心中的天平開始傾斜,管他羽林軍有什麼陰謀,在絕對的實力和兵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就算有陷阱如何,兩萬吐蕃人填進去又如何?
那就再來兩萬!
隨即,在劉辟的命令之下,被打殘的劍南軍後撤,而後方步騎混雜的兩萬兵馬再次跟了上去。
確定了炊事兵們被成功接應,步卒們的戰陣沒有因為吐蕃精銳的猛攻而崩潰,裴植心中的最後一絲不安也徹底消失。堟span
隨著對方再次投入有生力量,裴植知道自己的目標終究還是達成了!
雖然戰場上出現了一些波折,雖然損失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但是最終戰場的局勢還是到了自己所預設的範圍之內。
看到這一幕,滿意的裴植再次下達命令,數名傳令兵開始瘋狂的朝著後方沒有投入戰鬥的部分狂奔,前去傳達命令。
而裴植的身邊軍號聲再次響起返回陣地),紅色和黑色兩種顏色的旗幟也開始不停的揮舞。
根據軍號返回陣地的命令,步兵營配屬的八牛弩加速向後方撤退,步卒們組成的戰陣則在抵禦吐蕃精銳進攻的同時,開始交替掩護向後撤退。
而在步卒的後方,由重步兵和輕步兵組成的二線步卒戰陣,由八牛弩組成第三道戰線,由輕騎兵、重騎兵編隊組成的第三道戰線,則根據傳令兵傳達的命令,已經全部進入了動員狀態。
與此同時,同樣有一名傳令兵快速的奔襲到了太上皇李誦所在的位置。堟span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