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長安城內,皇帝外加朝中重臣們嘗試郭戎提出的新體製的時候,郭戎早就離開了汴州,一路朝著海邊的登州狂奔而去。
至於,自己的上疏,以及上疏的後果,郭戎實在是顧不上了,當然,就算能顧上郭戎也不太想管,因為郭戎上疏的目的不過是為自己的行動做掩飾。
雖然在吳少雄和韓愈的鼓動之下,郭戎提出了體製改革的建議,並且以奏疏的形式送到了長安,但是對於李純以及長安的重臣們十分能接受,郭戎本身卻並不太確定。
原因很簡單,這些東西超前的實在是太多了。
對於吳少雄和韓愈這兩個的家夥,郭戎是既無語,又佩服。
這兩位大仙在完全不知道後世政體的情況下,憑借著自己亂七八糟的描述,竟然真的將後世不同政體的製度真的還原了出來,不僅還原出來了,還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然後將這些改良後的東西雜糅到了一起。
內閣製出來了,代議製出來了,虛位君主製的雛形出來了,這也就算了,關鍵,用了這麼多的殼子做偽裝,本質上卻是兔子的民主集中和集體領導。
這也就算了,關鍵在完成了這一係列東西的同時,還把郭戎最在意的統一戰線完美的融合了進去,這種驚人的政治智慧驚掉了郭戎的下巴。
如果不是郭戎從一早就了解了這兩位的本質,甚至要懷疑這兩位是不是穿越者了。
東西做的很好,就算不喜歡研究政治的郭戎也能看出來這套東西絕對能用,而且很好用。
但是在郭戎的印象裡,從先秦到明清,華夏的大一統王朝基本走的是集權路線,皇帝們在拚命的將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到了野豬皮時代,更是成為了專製的最巔峰。
李純,是位有氣度的皇帝,也是位有野心的皇帝,但是皇帝這東西,什麼時候能用常理來形容了。
說的好聽了是雷霆雨露具是君恩,說不好聽了,郭戎就一直覺得皇帝這種東西是憑借絕對權力肆意妄為的神經病。
畢竟,正常人誰會把雷霆雨露這種東西放在一起,不被人直接錘爆了才怪。
剛開始的時候,郭戎甚至懷疑自己把這東西交上去,李純會不會以為自己要謀反。
隻不過,吳少雄、韓愈這兩個素未蒙麵,但是不約而同的家夥的態度卻出奇的一致。
本著信而不疑,疑而不用的原則,外加郭戎確實需要用這種方式降低長安方形暫時忘記自己。
所以,出發之前,郭戎還是以奏疏的形式,將兩人的成果送了上去,至於送到長安會發生什麼,李純會不會采用,朝臣們能不能發現韓愈和吳少雄留下的坑點,那就跟他郭戎沒什麼關係了。
事實上,郭戎之所以改變計劃,讓大軍在大河之南進行休整,既跟戰略目標有關,讓汴州決戰的信息向外流傳,使得戰鬥結果的影響發酵,提前瓦解敵人的意誌。
又跟現實條件有關,長纓軍需求休息,天雄軍需要整編,魯北軍需要擴充編製。
但是,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
真正讓郭戎徹底改變戰略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孤軍深入遼東、遼西的李愬有了消息。
先是率軍千裡奔襲,然後在遼東半島進行了大範圍的穿插和迂回,將大唐在遼東的殘餘力量整合之後,調轉方向,直接禁軍遼東半島,然後依托半島的狹窄地形抵禦了遼東地區所有反唐勢力的攻擊。
三個月的時間,轉戰超過三千裡,大小數十戰,殲滅各路叛軍超過十萬,幾乎憑借一己之力,牽製了整個遼東、遼西地區幾十萬各路叛軍,李愬的軍事才能在這裡被發揮到了極致。
原本,李愬占據遼東半島南部之後,局勢已經穩定,但是隨著時間進入九月中旬,原本零散的叛軍勢力似乎突然被整合了起來。
遼東諸族、新羅、百濟、複國的高句麗、前期抵達半島的島國武士和足輕,開始成建製,有組織的對李愬所部展開進攻。
雙方在遼東半島中部最狹窄的卑沙城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之所以在連戰連捷的情況下,突然轉向遼東半島,既有戰略上的考慮,同時也有現實的原因。
雖然一路戰果豐碩,但是連續的長途奔襲之下,李愬手中那支以禁軍後備兵為主的河北軍戰損嚴重。
雖然在征戰的途中,陸陸續續補充進了一部分遼東邊軍,但是依舊不足以彌補其損失。
抵達遼東半島之後,李愬的手中隻剩下了兩萬左右唐軍,一萬左右輔兵,以及他們沿途收攏的五萬左右的大唐平民。
不要以為五萬的數量不少,要知道巔峰時期,整個遼東、遼西戶超過二十萬,人口口過百萬。
然而,就是這短短幾個月的叛亂,在狼子野心的劉總刻意放縱之下,在喪心病狂的陳宏誌誘導下,在數典忘祖的李師道的謀劃之下,百萬之眾的唐人或死,或亡,或者淪為了叛逆者手中的兩腳羊。
在遼東激戰一個月,五萬人已經是李愬所部能夠拯救的極限。
精銳的河北軍損失不少,又增加了大量的平民需要護佑,實在不容於李愬繼續之前那種大縱深、大穿插、大迂回的作戰方式。
如果隻有敵人的進攻,憑借卑沙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李愬還能夠率軍抵擋,但是,糧草不足,李愬就真的是無能力了。
遼東土地肥沃,遼河提供了足夠的水源,但是在長達半年多的大規模叛亂之中,在各方力量的攻伐和屠戮之下,唐人花費百年打造的家園已經毀於一旦,數不清的財富也已經不知去向。
再加上李愬所部又是在各路叛軍的一路追擊和包圍中轉戰,這就使得李愬所部根本就沒有任何糧草的補給。
進入遼東半島憑借特殊的地形,李愬可以率軍抵擋十倍於己的亂軍,但是糧草就真的超出了李愬的能力範圍。
更為不妙的是,隨著時間從夏季入秋,入冬,氣溫開始大幅度降低,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李愬根本不知道能支撐幾天。
除此之外,心思不同,目的各異的各路叛軍還通過各種方式,徹底的封鎖了從遼東遼西河北這一條陸路的對外通道,徹底阻絕了陸路交通。
尤其是遼西走廊一線,劉總麾下的十萬精銳兵馬,不僅封死了遼西走廊,更牢牢的封死了遼東遼西之間的所有道路,其嚴密的程度,甚至到了於謙麾下的偵察兵都無法穿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