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渤海國的靺鞨兵的戰鬥力比不上唐軍的戰兵,但是其彪悍也不是新羅、百濟、高句麗可以比擬的。
可以說,十萬入寇遼東的渤海軍,讓李愬感覺到了不小的壓力。
明明手中已有近四萬兵馬,但是卻隻拿出一萬多人前往延津州完成合圍,為了防止收拾安宗昱和第五輪的時候渤海從背後偷襲。
而現在,折雲穀主動提供的一萬回鶻騎兵無疑義使得李愬有了足夠的機動兵力。
莫靈均所部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之內,轉戰超過兩千裡,其中還翻越了河流和山地,已經相當疲憊。
所以,李愬專門給了他們休整的時間。
包括李愬帶來的三千安東軍騎兵在內,全軍在延津州休整三天。
三天的時間結束之後,各部兵馬開始根據李愬的命令分兵出擊。
莫靈均率領五千唐軍騎兵,五千回鶻騎兵從延津州出發,南下直撲襄平城。
五千回鶻騎兵,在一千唐軍騎兵的跟隨之下,分成數支數百人的隊伍,大舉南下。
李愬對他們的命令和要求隻有一個,那就是在整個遼東範圍之內瘋狂的破壞,瘋狂的燒殺劫掠。
至於原因,隻有一點,整個遼東範圍之內,真正的唐人、真正忠於大唐的其他人要麼已經死在了叛軍的屠刀之下,要麼已經跟隨李愬逃亡了到了遼東半島。
留在遼東這片土地上的,要麼是狼子野心之輩,要麼是居心叵測之流,要麼是數典忘祖之徒,再要麼直接就是沒心沒肺的雜碎。
對於這些拋棄的李唐的家夥,李愬對於他們自然也沒有任何憐憫之心,正如那句話所說的一樣:
隻有死的了的逆黨,才是好的逆黨。
三千唐軍騎兵化整為零,以小隊的規模,向東前行,一邊偵察,一邊潛伏,一邊前進。
剩餘的整整一萬唐軍騎兵則直接留在了延津州。
………………………………
在騎兵們休整期間,八千左威衛和三千安東軍步卒組成的隊伍並沒有停止行進。
從四月初八算起,這支以步卒為主,兼有少量騎兵的隊伍,在八天裡行軍近三百裡。
四月十六,這支隊伍已經抵達的目標,曾經的大唐安東都護府的治所、遼東郡故郡治襄平。
作為整個遼東地區的治所以及整個遼東地區獨立位置的核心,襄平城是整個遼東內陸地區,少有的沒有被抽空的城池。
在其他城池最多隻有一兩千守軍的情況下,襄平城的守軍總數接近兩萬,幾乎和其他地區叛軍數量的綜合相當。
根據李愬預留的命令,抵達襄平城之後,這支兵馬按部就班的紮營。
完成了這樣之後,一邊向周圍灑出偵察兵,一邊伐木取材,打造攻城器械,擺出了一副準備強攻的態勢。
而事實上,襄平城的守將,一名被李師道從犄角旮旯裡找出來的高句麗王子。
麵對兵臨城下的唐軍,這名高句麗王子第一時間選擇城門緊閉,防止被偷襲或者進攻。
然而,靜靜的等待了兩天,發現對方並沒有攻城,而是在為攻城進行確定了對方人數少於自己之後,這名高句麗王子心中的野心開始膨脹。
唐軍抵達襄平城下第三天,高句麗王子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悸動,拒絕了第五輪留下輔助他的軍校的建議之後,開始了作死的行動。
先是,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悄悄地打開了襄平的城門,
然後,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帶領整整九千兵馬,離開了襄平城,
等到正午時分,然後對看起來依舊在伐木取材,打造攻城器械,對危機渾然不覺的唐軍展開了突襲。
隻不過,自以為是的高句麗王子不知道的是,偵察兵早就已經將整個襄平牢牢的監控起來。
趕在他們進行襲擊之前,所有的戰兵、輔兵都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強弓、勁弩上的弓矢、弩矢早就已經準備就緒,隱藏在暗處的八牛弩也已經全部就位。
叛軍出擊的一瞬間,營地之外的唐軍看起來陷入了混亂。
然而,實際上,這些精銳的唐軍是在奔向自己預留的戰鬥位置,他們或者拿起了長槍長矛,或者抄起了強弓、勁弩,以及那些巨大的凶器。
當叛軍突進到距離營地外的唐軍不到連三百步的時候,看起來混亂的唐軍似乎在一瞬間恢複了正常,強弓、勁弩堂而皇之的瞄準了叛軍進攻的方向,而那一架架八牛弩則將碩大的弩矢對準了前方。
伴隨著一聲令下,弩矢、弓矢,如同一層黑壓壓的雲彩飛向了進攻中的叛軍,這其中還夾雜著數支八牛弩那巨大的弩矢。
霎時間,進攻中的叛軍中齊刷刷的倒下了一大片。
一意孤行出擊的王子瞬間懵了,本就沒有經過戰場洗禮的他一瞬間大腦直接宕機。
出擊之前,他腦海中想到的是一場輝煌而偉大的勝利,然而現在,這位所謂的王子清晰的向所有人戰展示了一點: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高句麗王子不知所措,但是根據他命令出擊的叛軍在繼續朝著死亡大踏步前進。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就在第一波箭雨襲來的時候,一陣沉重的馬蹄聲突然出現在了整個襄平的北方。
馬蹄聲出現的一瞬間,驚訝的不僅僅是進攻中的叛軍,處於防禦狀態的唐軍同樣不知道來者何人。
畢竟,這速度實在太快了,就算偵察兵們已經發現了,也不可能將信息傳遞過來。
於是乎,戰場在這裡似乎出現了一波短暫的停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