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解釋有道理,可以安撫不安的叛軍,可以暫時振奮士氣,但是唯獨無法解釋第五輪心中的疑問。
唐軍的八牛弩真的很缺弩箭?
唐軍撤下來的八牛弩去哪了?
原本疑惑,但是所有的疑問都在這一刻得到了解答。
唐軍的八牛弩的弩箭確實用的差不多了。
唐軍的八牛弩被安放在了軍營中,用來對付自己。
從現在的布置來看,唐軍八牛弩的弩矢數量還有,但是絕對數量顯然已經不足以形成壓製了。
所以,對方在重弩弩箭徹底消耗完畢之前,把八牛弩全部撤了下來,重新編組,重新安置,並且在這裡等著自己。
“真是一招好棋啊!”
就連第五輪都不得不佩服對方的表現,這種渾然天成、順勢而為的的表現再次刷新了第五輪對林宇的評價。
大麵積的壓製射擊,確實能夠達到壓製的效果,但是需要消耗的弩矢數量卻是巨大的,怎麼可能能夠達到現在這種場景帶來的更大威力。
白天壓製射擊的時候,哪怕是自己麾下的叛軍集團衝鋒,一支弩箭能帶走也就是兩三條人命。
而現在呢?
營地中的大火尚未熄滅,可供叛軍前行的路徑隻有相對狹窄的甬道,在這樣擁擠的空間之內,他麾下的叛軍緊緊的擁擠在了一起,就如同一個個活靶子一樣。
在這種條件下,每一枚八牛弩的弩箭可以帶走的生命遠遠超過十條,單純這殺傷力,暴漲了五倍不止。
前麵的叛軍傷亡很大是事實,進攻又一次被徹底阻礙了也是事實,但是,這些東西卻根本沒有被他放在心上。
因為他看重的隻有一點,唐軍到了現在已經沒有了任何底牌。
所謂的傷亡很大,進攻難度很大,這不假,但是唐軍的八牛弩又能有多少的弩箭呢?
八牛弩弩箭的數量絕對是唐軍最高的機密之一,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唐軍八牛弩弩箭肯定還有,但是,數量肯定不會太多。
如果真有了數量足夠的弩箭,他們又何必放開一線的戰場,將自己的破綻暴露出來了呢。
更何況,八牛弩這東西的弩矢要求太高,這麼大規模的八牛弩集中使用,弩矢的消耗速度會相當驚人,就算有一定的庫存也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消耗完畢。
既然對方的軟肋是八牛弩的數量,那麼應對的策略也非常簡單,那就無限製的進攻下去,把唐軍的弩箭徹底消耗完畢。
隻不過策略說的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卻是很麻煩。
因為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人願意接受這種主動送死的任務。
就連利誘,這種最常用的激勵手段都不好使,畢竟,這是必死的任務,人都死了,懸賞再高又有什麼用呢?
至於另外一種常用的手段,威逼,其他時候或許有用,但是,在眼下的情況下,過度的逼迫很有可能導致叛軍直接發生戰前嘩變。
當然,除了用人命把唐軍的弩箭消耗完畢之外,第五輪並非沒有第二種可選的策略。
比如,等到大火徹底熄滅,到時候,進攻的扇麵將從區區三個甬道,變成整個營地,對方八牛弩的殺傷效果同樣會被大幅度抵消。
再或者,第五輪進攻的方向本就不止營內一個方向,南北兩側也都在前行,他完全可以等到南北兩側的兵馬突進,直到將唐軍徹底包圍。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損失,而且可操作性極高,但是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消耗的時間會很長,尤其是後者,或許要拖延到天亮。
理論上,自己已經穩操勝券,唐軍應該不會在整出什麼幺蛾子,但是,第五輪很清楚和他對壘的那個唐軍的將領不是凡品。
對方已經在“不應該”的情況下硬生生的創造出了兩條戰術水平極高的防線,誰知道他還會不會整出第三條。
如果僅僅是第三條防線還好,如果再有其他什麼變故呢?
雖然自家掌握了絕對主動,雖然被壓迫到極限的唐軍已經沒有任何底牌,但是一種不安的感覺卻始終在他的心頭。
遲則生變,這句話也一直不停的在第五的腦海中回蕩。
望著遠處的火海,靜靜的思索了十幾息之後,第五輪很快做出了決定,他手中確實有一支和尋常軍隊不太一樣的軍隊——那些腦子不太正常的東瀛人。
說實話,第五輪原來是準備在攻城戰最殘酷的時候派他們去送死,但是現在,危機感之下,第五輪已經改變了主意。
“把那些島國的倭兵調上來,同時告訴他們,哪個敢不進攻,他們在島國的家族就會被滅族,誰能衝到陣前殺死一名唐軍的甲士,他們在島國的家族就可以獲得一位爵位。”
第五輪的命令無疑成為了一道催命符,隨著命令的傳達,抵達前線的島國倭兵取代了其他叛軍,開始蜂擁向前。
說實話,相比較其他叛軍,瘦弱的身材就是天然的短板,
哪怕唐軍自己的重步兵都不可能逃過八牛弩的威力,更何況甲胄都不全的叛軍,而當八牛弩的目標是五尺都不到的島國人的時候,那已經不能用威力過剩來形容,三寸一樣的倭兵直接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空中飛人。
雖然死傷慘重,雖然對唐軍的殺傷幾乎為零,但是這些島國的倭兵卻真的持續前行。
整整半個時辰的時間,近萬島國倭兵喪命在八牛弩、弩手、重步兵的手中,但是他們也確實達到了第五輪希望達到的目的。
八牛弩的弩矢終於還是在這些倭兵的身上被消耗殆儘。
聽著部屬不斷回報的弩箭數量,林宇也是一臉的無奈,自己精心打造的第二道防線是準備阻擋叛軍至少兩個時辰的,準確說是抵擋到王錚那邊的消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