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當其他勢力在遼東人腦子打成狗腦子的時候,渤海國卻在不聲不響之間成為了這場叛亂背後真正的贏家。
原本,郭戎和李愬對於渤海國也是無可奈何。
渤海國確實參與了叛亂,但是,從一開始渤海國出兵的名義就是幫助大唐平叛,而且他們出兵的還有正當的理由,因為他們受到了劉總協助平叛的邀請。
雖然劉總後來撕下了偽裝,直接叛唐,甚至被削掉了在大唐的正式職務,但是在叛亂初期,劉總還是貨真價實的,朝廷必須承認禦史中丞、盧龍節度使,確實有資格向附屬國發出這種邀請。
進入遼東之後,他們並沒有直接對唐軍動手,相反還在一定程度上進攻了叛軍,後來更是直接退出了占領的土地。
雖然帶走了大量的的人口、物資、財富,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這並不足以支撐李愬和郭戎對渤海國用兵。
或者說,如果李愬和郭戎以這個理由對渤海國用兵,也隻能施以懲戒。
但是,以郭戎、李愬的想法,還有野心大的沒邊的李純的眼中,懲戒怎麼可能是他們所希望的。
隻不過,就連郭戎和李愬在苦思冥想,想要找到機會收拾渤海國的時候,於謙手中的偵察兵驚喜的發現,去年冬天退回渤海的渤海國兵馬,在過年之後,準確說第五輪將遼東的人口,資源抽調一空之後又回來了。
剛開始,這幫渤海人還是小心翼翼,偷偷摸摸,隨著時間變長,深入越遠,對遼東的情況了解越多,渤海人的規模擴大,行軍也不再小心翼翼。
於是乎,郭戎、李愬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關門打狗。
於是,有了莫靈均取道拔野古、興安嶺、室韋,突襲延津州,
於是,有了水師占領鴨綠江的出海口,有了榮成衛戰兵坐船沿著鴨綠江一路束流而上,直接占領的國內城。
郭戎和李愬的想法非常簡單,如果渤海人見好就收,或者知道自己的自己處境那就從嚴謹後和國內城出兵,截斷入寇渤海人的退路,這些渤海人的腦袋,成為李愬和郭戎進攻的引子。
如果渤海人徹底瘋狂,一路西進,那延津州和國內城同樣會成為了扼住渤海軍命運的咽喉。
在李愬看來,這一次,渤海人的理智被野心壓倒了。
這一次他們並沒有收手,尤其是在得知回鶻騎兵拔野古)在剩餘的遼東腹地肆虐之後,渤海國的高官、軍將、行伍再次兩眼放光。
在他們看來,這又是一次合理進入大唐境內平叛的機會。
不僅如此。
第五輪可以把走投無路的安宗昱當成炮灰放在自己的麵前,那麼,如果第五輪的叛軍真的能擋住大唐的兵馬,那麼渤海國為什麼不能把同樣走投無路的第五輪當成自己的炮灰。
於是乎,興奮到了極點的渤海國的大軍放下羞澀,放下矜持,放下偽裝,甚至連偵察和防護都沒做,在完全不知道唐軍已經進入遼東的情況下,開始長驅直入。
殊不知,渤海人所看到的一切,正是在李愬授意之下,於謙麾下大量偵察兵努力的結果,而渤海人所做的,也正是李愬希望他們做的。
十幾萬兵馬直接殺到了遼東腹地的中心位置,開始和在遼東腹地瘋狂的燒燒擄掠的拔野古騎兵交戰。
趁著渤海大軍和拔野古騎兵交戰的機會,李愬調集兵馬,顯示完成率了對第五輪出擊兵馬的包圍,完成了對第五輪偏師的進攻,最終全殲了出擊的十幾萬遼東叛軍主力。
十幾萬叛軍全軍覆沒,拔野古的騎兵在渤海國的圍殲之下幾乎全滅,而渤海國的大軍在拔野古騎兵的決死突擊之下同樣損失慘重。
戰鬥的結果是完美的,但是隻有李愬知道這一次作戰的驚險之處。後有強敵,前有大軍,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其實,在最危急的時候林宇說的那句話沒錯,李愬確實在襄平城留下了四千精銳的步卒。
但是,這些步卒卻不僅僅是林宇的的底牌,更是林宇拿來防止渤海國大軍直接抄自己後路的可能。
沒有人知道,整個作戰期間,李愬一刻鐘都沒有離開過襄平,同樣沒有離開的是被李愬留下的四千步卒。
好在天佑大唐,這一次的渤海人並沒有如同之前一樣的靈活,沒有之前的那種靈動,沒有之前讓人無法琢磨的感覺。
如果一定要李愬給渤海人一個評價,那就是渤海人靈光一閃之後,重新恢複了貪婪和庸碌的本質。
事實上,李愬的感覺和判斷幾乎沒有錯誤。
因為,渤海國對於唐軍,禁軍的了解本質上自一個人,來自一個如同幽靈一樣的人,曾經宦官首領的義子,前神策軍左廂護軍中尉陳宏誌。
事實上,從遼東叛亂開始之後,離開了河北的陳宏誌就再一次來到了渤海,成為了渤海國王大元瑜的座上賓,也憑借大元瑜成為了渤海國實際主政者。
然而,作為逃亡者,作為活死人的陳宏誌終究沒有機會近距離貼近長安禁軍,所以他雖然知道唐軍厲害,但是對於唐軍,尤其是長安唐軍到底多厲害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
陳宏誌不知道,那位置相比較中原偏僻到了極點的渤海人就更不可能詳細的了解長安禁軍,尤其是遼西走廊長達兩年的封鎖,更斷絕了他們和中原的任何聯係。
不僅如此,他們對於唐軍的,尤其是長安禁軍的編製和存在更是一無所知,自然也不可能知道禁軍中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偵察兵。
饒是如此,陳宏誌依舊用他在逃亡過程中磨煉出來的視野和智慧,在大元瑜的支持之下,在遼東叛亂中成為了唯一的獲利一方。
然而,常年的逃亡,連年的串聯,早就將陳宏誌的身體消耗殆儘,等到他最後一次來到渤海的時候已經接近油儘燈枯。
完成了最後指揮渤海大軍回撤之後,陳宏誌就已經隻剩下一口氣而已,這種情況下,顯然無法繼續執掌渤海國的國政和戰事。
渤海國的一切重新回到了渤海人的手中。
遠在襄平的李愬自然不可能知道這些,但是這一些對李愬來說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殲滅了第五輪出征的兵馬之後,他終於擺脫了腹背受敵的狀態,可以將所有的注意力和兵力集中到渤海國兵馬的身上。
至於第五輪,自然由郭戎去收拾。
於是,李愬並沒有向柳城派兵,而是趁著郭戎向柳城進軍的時間,重新調配了兵馬,重新設置了陷阱。
在李愬布設的陷阱之下,基本上殲滅了拔野古騎兵之後信心爆棚的渤海人開始大踏步的向著遼東腹地最重要的重鎮襄平前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