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朱慈烺思慮了很久,才用一種不怎麼確定的語氣開口問道:“是……科技?”
在朱慈烺看來,大明能有如今的地位,與大明的軍事科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若是沒有那些先進武器,還有可以快速行進的蒸汽火車,可以讓大明擁有碾壓性的軍事力量,還有源源不斷的補充兵源,大明的勢力怎麼也不會擴張的這麼快。
“科技嘛……”
老朱聽到朱慈烺的話,稍微搖了搖頭,朱慈烺雖然聰慧,但還是太過年輕了,看問題還是容易被表象的東西所迷惑,難以直接看穿本質。
而就在此時,一直站在後麵的崇禎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開口說道:“太祖爺想說的,是民心嗎?”
聽到崇禎這話,老朱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崇禎,然後又略微有些恍然,崇禎畢竟當了這麼年皇帝,雖然當得不怎麼樣,但畢竟有那麼多年的經驗了,所以能說出這個答案,並不算太難。
“沒錯,就是民心。”
老朱讚許的點了點了頭,然後開口說道:“不管科技發展到什麼地步,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服務。”
“大明如今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周邊所有的勢力輕而易舉的拿下來,先進的火器起到的作用隻是一部分。”
“更多的則是將士用命,這些將士知道自己征戰不僅是為大明,更是為自己,所以他們敢戰,能戰。”
“有他們在,就算沒有那些先進的火器,我們大明依舊可以收服周邊的勢力,隻不過需要的時間可能要更長一點罷了。”
“所以科技固然重要,但它的重要性卻排在民心之下,若是沒有人使用,再強的科技也隻是一堆廢銅爛鐵罷了。”
老朱說完這話之後,看著若有所思的朱慈烺,又開口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如何才能獲得民心嗎?”
聽到老朱這話,原本回答上了一個問題,有些振奮的崇禎瞬間就蔫了。
他哪知道這個啊,要知道這個啊,他要知道這個,當初就不會差點被李自成給掀下去了。
而朱慈烺則是想了一下,開口說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朱慈烺這段回答出自禮記《大道之行也》,對於朱慈烺選了這句回答,而不是回答那句天下為公,老朱心中還是有些滿意的。
“勉強算對,但太過籠統了。”
老朱微微頷首,然後開口說道:“慈烺可知道帝王的製衡之術?”
“知道。”
這次朱慈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帝王之術在於平衡,君王之下,不可有一家獨大之勢。”
“臣子之間,兩方相互製衡,君王要做的就是長者消,弱者增,讓朝廷始終處於平衡之中。”
“君臣相衡,小道爾。”
老朱這次聽朱慈烺說完,直接就不屑的搖了搖頭,然後才開口說道:“真正的製衡之術,不在製而在衡,不在衡臣,而在衡民。”
“百姓無食,給他一口吃的,百姓富足,便給他一份尊嚴。”
“百姓足,天下才可安定。”
“天子為牧民者,然此牧非放牧,而在於引導。”
“大明未來的方向取決於皇帝,但最終能走向哪裡,卻是由百姓而定。”
說到這裡,老朱鼓勵的拍了拍朱慈烺的肩膀,然後說道:“你爹現在沒什麼心氣了,咱也沒指望過他,這大明的真正掌舵者,日後必定非你莫屬。”
“咱希望你能記住,你隻是一個掌舵者,永遠不要把皇帝看的太重,那樣會讓你失去民心。”
“還有就是,一個朝代的傳承在於變,而不是在於守。”
“大明朝曆代皇帝留下來的一些不適合這個時代的規矩,咱已經廢了,不會再對後來者產生掣肘了。”
“但如今大明發展的太快,到了你執政時期,咱這幾年留下來的規矩,都可能會變得不再適用。”
“到時候不要有所猶豫,跟群臣商議一下,隻要覺得改的沒問題,那不管是誰定下來的規矩,該廢就廢。”
“不要畏手畏腳,更不要怕擔上罵名,當皇帝有幾個不擔罵名的,不是當世罵,就是後世罵,不要想的太多。”
老朱說著瞥了一眼神色有些不太自然的崇禎,然後開口說道:“你爹退位之後,算是大明的太上皇,若是實在不行的話,你把罵名推給他。”
“反正他現在的罵名,沒個幾百年是洗不清了,多一點少一點也無所謂。”
“……”
崇禎聽到老朱這話,心中瞬間有些無語,我這罵名怎麼來的,您老人家心裡還沒點數嗎?
如果說之前的自己,直接亡國了,那自己最多隻是被人罵聲無能,若是自己直接直接死了的話,說不定還能在史書上留下幾分悲情的色彩。
可現在,整個大明的官紳階級被您殺了多少,您在的時候,以您的掌控力和手段,民間肯定沒有人敢編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