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夫人聽了曹宣和曹華的話,不由愣了愣神,將信將疑的追問道:“你們是從何處聽來的這話?”
曹宣跪在地下老老實實的道:“我們在門口玩的時候,聽守門的下人們說的。”
“先起來吧,”丁夫人揮了揮手,自言自語道:“難道這事還是真的?
可是子脩怎麼會……”
她們剛剛來到鄄城還不到十天,平常也很少外出。
在她的印象裡,兒子還是那個隻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公子,連去洗臉上茅廁都需要婢女伺候,怎麼可能一轉眼就成了凱旋歸來的大將軍。
還得到全城百姓的擁護。
這時卞夫人在旁邊察言觀色,欣然笑道:“夫人,聽外人說終究是沒用。
您來兗州這麼久都沒出去過,不如奴婢陪您出去親眼看看,順便也透透氣。”
“也好,”丁夫人倒不是想透氣,她是急切想知道兒子到底有沒有彆人傳的那麼神。
如若隻是卞氏來說也就罷了,可是連曹宣曹華這樣的小丫頭都聽說過,那就未必是空穴來風了。
“夫人,奴婢這就讓人去準備車馬,”卞夫人謙卑的道。
這卞氏人長得美,又會來事,對丁夫人極其尊敬,所以內宅上上下下都喜歡她。
連曹操也對她非常親厚,要不然她現在也不會有六歲的曹丕,四歲的曹彰和一歲的曹植,三個兒子。
這份寵愛在曹操的妾室中無人能出其右。
隻可惜,她的三個兒子都是庶子,加起來也抵不過丁夫人的一個曹昂。
卞氏笑著對丁夫人道:“夫人,要不……您換身服飾?”
丁夫人此時身上還穿著那身拆家的粗布衣服。
她拍打拍打灰塵,不以為意的道:“不用了,這樣就很好。
如今兗州百姓窮困潦倒,餓殍遍野,我們作為女眷,還是不要穿那些綾羅綢緞,也不要塗脂抹粉的好。
要不然若讓百姓見了,必然心生不平。
此番我們出去,隻備一輛簡樸馬車即可,也不要興師動眾,大張旗鼓。”
“還是夫人想的周到。”
卞氏讚歎了一句,轉身回到自己房間,換了一身最簡樸的灰色粗布衣服出來。
此時馬車也已經備好,丁夫人卞氏又帶了曹宣曹華曹丕姐弟,找了兩個青年仆從保護,便出了刺史府的後門。
她們這輛馬車不顯山不露水,也沒人知道這裡麵坐的是兗州之主的家眷。
馬車剛出刺史府的後門,就見街上的百姓熙熙攘攘都往北走。
丁夫人在車廂裡,吩咐青年仆從道:“去問問,這些百姓都要去乾什麼?”
“諾!”
那仆從都是曹家的家生奴婢,對丁夫人很是忠心。
不多時,那青年就回來了,對丁夫人欣喜的道:“奴婢問了好幾人,他們都說是前去恭迎大公子凱旋。”
“果然是大哥回來了,”曹丕眼睛亮亮的叫道。
“不是你大哥,兗州還有幾個大公子?”
丁夫人聽得心潮澎湃,打趣的吩咐道:“咱們也跟上去,見識一下曹大將軍的威風。”
“好,去接大哥!”曹丕拍著手,呲著豁牙笑道。
卞氏道:“夫人,子脩班師,竟然有這麼多百姓自發前去相迎,看來那些傳言都是真的。
子脩在兗州的名望真的很高。”
丁夫人心裡簡直跟樂開了花一樣,彆人誇她兒子,比直接誇她本人還令她舒暢。
“不要妄自讚譽,他還是個孩子,”丁夫人想要謙虛,但卻板著臉無法合攏嘴。
馬車順著人流一路北行,很快就出了城門,來到了城郊。
雖是在郊外,但入眼之處卻是人山人海,分列大路兩旁,怕真不下數十萬人。
此前兗州缺糧,那百餘萬屯田民的確已經人心惶惶。
為了活下去,有不少人都做著逃逸的打算。
可是程昱派那馬氏家族的青壯四處傳信,說大公子已經從河北運來了糧食。
初時大家也是不信,可後來官府陸陸續續的把救濟糧分發給他們,他們也不得不信了。
百姓們拿到了糧食,救活了家人,自然而然對曹昂又一次感恩戴德。
所以如今曹昂回軍,基本上附近郡縣能來的百姓全都到了。
他們要當麵向恩人謝恩。
此時丁夫人馬車根本無法前行了,她隻得帶人掀簾下車。
看著眼前人頭攢動,百姓們扶老攜幼,滿臉感激的樣子,丁夫人歎息道:“子脩何德何能,能勞這麼多百姓前來迎接。”
這話讓前麵一個中年人聽見了,那人回頭上下打量了一下丁夫人,然後瞪了一眼怒道:“你們是外地來的吧?
這等詆毀我們大公子的話,在兗州最好不要亂說,要不然很容易挨揍。”
曹家的青年仆從趕緊擋在了丁夫人前麵。
丁夫人沒想到這也會引起誤會,苦笑了一下,把那仆從拉開,對那中年道:“放心,即使這世上所有人都詆毀你們曹大公子,我都不會。”
“算你還識相,”那中年人惡狠狠的道。
卞氏不樂意了,上前一步怒道:“你這人好沒道理,你知道這位夫人是誰麼?她是……”
剛說到這裡,陡然間便聽到山呼海嘯一般的聲音,“大公子來了……”
緊接著,人流便向北方移動,丁夫人等人衝的七歪八斜。
她們也顧不得吵架了,大聲吩咐仆從道:“先看緊孩子,莫要走失了。”
青年仆從趕緊先去照顧曹丕曹宣姐弟。
丁夫人和卞夫人兩人拉著手,在洶湧的人浪中身不由己的被衝來衝去,極力保持身軀不摔倒。
看這情形,要是倒下,很快就會被人踩死。
……
曹昂騎著他的小母馬,在大路上噠噠的往回走。
他的確沒有想到,他的回師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有這麼多百姓自發的來接他。
看來這些百姓們還不是白眼狼,至少給他們糧食救濟,他們還知道感恩。
此時在曹昂身邊,渾身披掛的趙雲也是感慨萬千。
能得到這麼多百姓的真心擁護,不正是他夢想中的拯救天下黎庶?
這要還是在公孫瓚那裡,是絕對看不到這種場景的。
公孫瓚隻會縱兵屠殺,根本不把百姓的命放在眼裡,所以此此界橋失敗,也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