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神秘、精彩,早已成為三豐道人的一部分。
當宇宙的奧秘已經對他敞開懷抱,隨時隨刻都在領略時。
那麼就等於一個朝思暮想的美人,對你成天的不著寸縷。
一開始你可能還會欣喜若狂,久而久之,就沒有任何尋幽探秘的興致了。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就隻有換個世界了。
虞明突然明白,為何三豐道人會在幾十年前鎮壓天下武林之後,便不再輕易下山。
三豐道人的境界已然超脫天地之限,其目光隻怕早已看向天地之外了。
虞明心緒萬千,可是心靈又陷入一種至靜至極的狀態裡,動靜顯得如此和諧。
這種至靜至極的境界,是他在襄陽布局謀劃,又掌控運轉襄陽一地後,所產生的新鮮感悟,此刻自然而然展現出來。
心境通明的至靜至極心境,意思是在任何錯綜複雜的情況下,依舊能在各種紛擾的念頭中,保持清醒的意誌,做出正確的決斷。
這不是絕對的理智,因為雜念猶在,隻是雜念不會對自己的行動造成乾擾。
正如人全身心的去做一件事,即使外界嘈雜依舊,但也能接收外界的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饋。
就很玄乎。
見過三豐道人的巨影之後,虞明雖然感觸良多,可此時至靜至極的心境裡,依舊生出一陣空虛、寂寞。
他確實以如今的境界再次見到了自家祖師張三豐。
可滿足願望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
他意識到,如果有一天他達成長生不死,無上至巔的願望之後,真能迎接長生不死,至高無上之後的空虛、寂寞嗎?
得道難,守道更難。
虞明陷入思索之中。
突然!
他感到一道不知如何形容的目光降臨到自己身上。
虞明突然想起了心靈深處的諸天道卷,其之存在仿佛象征永無止境的道。
道經有雲: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萬物是道的產物,本身是道的延伸。
世人對道並不理解,往往牽強附會到神話上麵。
而此刻的張三豐,也仿佛成了一種“道”的象征。
張三豐身上沒有驚天動地的氣機,可是哪怕一縷發絲,都散發著深沉至極的道意。
與其他見過或感受過的宗師存在都不一樣,虞明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存在,這是心神感知觀望不出來的。
隻能親眼見到,才能深深體會到此刻張三豐的狀態。
張三豐已經進入到一種無人、無敵、無我的狀態。
與整個武當融為一體。
不,應該說是武當融入他,成為了他的一部分。
張三豐目光和虞明接觸的刹那,開始起身。
他的動作極為緩慢,可是即使放緩千百倍,也不會讓人感到一絲一毫的淩亂,隻有貼合自然之感。
張三豐的一切行為動作在虞明的感知中是如此玄妙莫測,蘊含天地至理。
而在宋遠橋的視角看來,情況卻是如此這般。
天柱峰金頂,太和宮。
蒲團上,一名老道打一個哈欠,舒展腰肢,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目光像是穿透了真實,照見了遠方。
“不壞……不壞……”
老道感歎一聲,複又垂下頭去,不多時,空曠的大殿裡,再次響起洪亮而綿長的呼嚕聲。
“……”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