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7日。
優比路安大陸,v5之一薩黑魯塔大陸,地圖左下方的一個開放性海灣,沿其內海的一個沿海小鎮。
在這個內海的一處與外海交彙地,約格西暖流,向東穿過巴克達南端和辛辛亞提之間的約爾裡達海峽,沿著巴克達南海岸向東流動。
這股暖流溫度比兩旁的海水高2至3度,最寬處達1.2公裡,呈深藍色,非常壯觀,是魚類群集的地方。
在這裡,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非魔獸硬骨魚綱之一,它的學名是巴達克鐮背旗魚,而海灣另一邊的群島國家辛辛亞提的土著則稱其為“菲達斯克”,意為“深海之藍”。
這種高檔魚,在空運到繁華的友客鑫的酒店後,可以賣出原產地批發價十倍以上的價格。
此時,正值漁季,波光粼粼的海麵向漁民們展示著大海的慷慨——在這片被漁人稱為“巨漩渦”的海域裡,無數沙丁魚在露出水麵的背脊閃爍著鱗光,半米長的小金槍魚不時鑿穿沙丁魚陣列,將其吞食。
因為這裡的海水最深處深達1763米,海流衝擊海底峭壁,形成漩渦,各種各樣的魚都聚集於此。
在深不可測的洞穴裡,彙聚著海蝦和可作魚餌的小魚,有時候還有成群的烏賊,夜間它們會浮到靠近海麵的地方,成為所有遊蕩至此的掠食性魚兒的充腹之物。
一艘破舊木質漁船漂在海麵上,正午的陽光溫暖而耀眼,老化開裂的防水布遮住了船艙。
船裡的漁人似乎在睡著午覺。
滿是補丁的三角帆在僅有的桅杆上隨風微動,遠處海麵上捕食沙丁魚的海鷗群不斷發出嘈雜的“歐嘎”聲。
忽然,垂在船邊的棕色海釣線忽然一抽,瞬間從飄蕩著的鬆弛狀態變得緊繃,接著迅速被扯入海水。
但一隻修長勻稱,肌肉虯結的手臂迅速拽住了釣線,小麥色的皮膚表麵,有著環狀紋路的靜脈蚯蚓般賁張扭動。
被拋飛的防水布短暫地遮住了直射的陽光,待落下時,下方拽線的漁人,也露出了身形。
這是一個身材挺拔,肌群發達,富有力量感的精悍少年,一頭雜草般的黑發粗糙地用麻繩捆成一束,幾根頭發垂在一對深潭似的招子邊,暗紅瞳仁死死盯著水麵上繃直了的釣線。
看臉的話,少年約摸十三四歲的樣子,原本還算俊秀的臉卻因為風吹日曬和一股發自內心的肅殺氣質抹去了這個年紀應有的親和力。
掌心滿是老繭的雙手麻利地拉扯著粗韌的海釣線,要是彆的漁民見了,肯定會懷疑海麵下會不會隻是隻烏賊或者小金槍魚,不然怎麼少年怎麼可能拖拽的如此之快?
但被海下生物拉扯著幾近下沉的漁船證明,並不是這樣。
少年極快地扯了會線後,一個不小的漩渦忽地在小漁船附近旋出,一抹美麗的亮藍色自漩渦下一閃而過。
“嘭——”
亮藍色的主人猛地躍出水麵,那是一頭巨大的深藍色旗魚,有著騎槍般的長嘴和巨鐮般的紫色背鰭和尾鰭;白銀般的色澤自中線覆蓋了整個腹部,渾身豆粒大小的細鱗反射出七彩光澤。
近8米長的龐然大物飛躍而起,投射下的陰影覆蓋了大半船體。
但少年麵色絲毫未變,光著的右腳踢起鋒利魚叉,這根1.5米長的單鋒倒勾魚叉通體由鋼鐵打造,一身規則的螺紋不難看出其本體是一根粗鋼筋。
右手握住彈起的魚叉,肩背肌肉纖維根根繃緊,少年右臂扭動發力,將魚叉爆投而出。
隨著船體吃水線都伴隨著這股巨力再次上漲,魚叉毫無阻礙地從下顎刺穿了旗魚巨大的魚頭,深紅的鮮血飛花般散落。
“嘭~”
大旗魚,啊不,新鮮旗魚,巨大的身體落到海麵上再次發出爆響。
少年輕快地將旗魚屍體拉到船邊,拔出魚叉,握著柄修長的剖魚刀直接跳下水開始分解,毫不在意傷口處四溢的鮮血會不會引來鯊魚。
但少年展現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水下肢解技藝,一刺一劃,旗魚滿腹內臟順著海水滑落;一削一絞,四塊巨大魚肉被沿著慘白脊骨剔下。
少年麻利地將四塊巨大的魚肉拖上漁船,自己卻是沒有上船,而是盯著旗魚明亮的大眼珠子,將掌心貼在魚屍被破了個窟窿的頭頂。
更令人震撼的是,僅剩的魚頭連著修長脊骨卻是迅速乾枯風化,好像在沙漠中放置了數個月般,最後徹底化作一堆無機鹽灰燼,散入大海。
“獲得生命本源1單位。”
“獲得魂源質1單位。”
少年最後看了眼回歸自然的灰燼,一副司空見慣的熟練姿勢翻身上船,將釣線收起,防水布在海裡涮了涮,包起兩塊魚肉,揚帆返航。
剩下的兩塊魚肉,他打算就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