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籌設少府文官體係外,朱由校將手伸進外朝文官群體,把內閣的地位提高,將他們從中剝離出來,如此一來的話,朱由校就可以從臃腫繁雜的政務中抽身,集中精力和時間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至於說這樣調整,內閣權力是否無限擴大?
不存在的!
隻要能將軍權牢牢掌握,能把內帑經濟發展好,順便掌握著筆杆子,朱由校就不怕有人想撂挑子,或者想跟他掰腕子。
“陛下,要真是這樣的話,臣鬥膽請諫。”
在眾人驚疑之際,畢自嚴揣摩到什麼,當即上前道:“今後涉及到查抄諸事,不管是因廉政院而起,亦或是因廠衛而起,所查抄之贓銀贓產,不能悉數歸內帑所有,畢竟……”
“允了。”
朱由校笑著擺擺手道:“今後涉及查抄諸事,內帑隻要土地和糧食,至於彆的浮財,悉數歸入國庫。”
到底是大明財相,看待問題就是一針見血。
不過對於朱由校而言,畢自嚴的請求可以退步,畢竟中樞財政收支失衡,想要給它扳正回來,沒有數載的努力是不行的。
過去查抄的浮財,使得內帑積攢不少家底,加之現在少府做了很多事情,也足以支撐起朱由校所想。
今後再有查抄諸事,抄的一應贓銀贓產,朱由校就隻要土地和糧食,畢竟他已想好新的聚財方式。
政治就是不斷妥協的過程,不可能什麼好處全叫你占了,那樣彆人就直接撂挑子了,如此遊戲就無法進行了。
“陛下,臣也有件事。”
王象乾躊躇刹那,上前作揖拜道:“遼左奏捷已傳至京城,甚至得陛下旨意,開始遍傳天下,以叫天下知曉大明之威。”
“不過遼左的仗打完了,可事情還沒有結束,那麼多參戰的軍隊,期間究竟取得怎樣的戰果戰況,朝廷是否儘快譴派人赴遼,一個理清相應戰功,一個明確後續賞賜。”
“這些卿家就不必擔心了。”
朱由校擺擺手道:“朕心裡已有章程,朕以向遼左頒布中旨,著遼東經略府儘快明確上述事宜,到時待援遼主力歸京,涉及賞賜等事,朕會悉數解決的,不會給內閣或有司增加負擔的。”
在外人的眼裡,畢自嚴、王象乾的做派,似是對天子唱反調,畢竟在此之前,朱由校是那般信賴和倚重二人。
可朱由校卻不這樣看。
能臣賢臣,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的,而非一味地迎奉,畢自嚴和王象乾倘若不說這些,朱由校反而要考慮件事情。
待到改革進行到某一時期,將二人替換下來。
改革這條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不同的時期下,就會遇到各種問題,遭遇各種瓶頸,想要持續不斷地走下去,這一過程中就會有人下來,有人上去,道理很簡單,不是人變了,而是事在變。
“行啦,這場閣議,朕該要講的都講了。”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站起身道:“接下來諸卿是繼續閣議,還是處理政務,朕就不叨擾了,朕還有政務要處置,就先擺駕回乾清宮了。”
將到這裡,朱由校抬腳朝殿外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在陣陣行禮聲下,朱由校朝前走著,不過走至殿門時,朱由校卻停下腳步,轉身看向眾人道:“這一屆的內閣,朕是有很大期許的,希望諸卿彆叫朕失望。”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