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神州孕育出的文明,底蘊是極其渾厚的,這絕非歐羅巴等大陸能夠比擬的,不說四大發明,就說造船技術方麵。
水密艙壁這一技術,早在東晉時期就初見成效了,而這一技術的出現,結合龍骨鋪設技術,促成了船隻體量不斷增加,甚至讓鋼鐵戰船成為一種可能。
既然在完全摸索的階段,古人就可以研製出諸多先進技術,甚至明確出諸多的標準,那麼朱由校就有理由相信,在他指明的大方向下,以王徵、畢懋康、宋應星、焦勖等眾多人傑的努力下,完全有可能搞出他想要的。
哪怕這個時間周期很長。
哪怕在此期間耗費無算!
但是朱由校願意等待,願意付出,因為這些科技真要有所突破,可以在大明率先鑽研出來,並投入到相應領域中,那麼帶來的改變將是天翻地覆的。
“或許自生船能更大。”
而在此等形勢下,王徵卻囔囔自語起來。
其實在沒有召進京城前,在王徵的內心深處,就曾想過讓船自生動力,不借助外部風力航行,但是他構想的自生船,遠沒有像眼前這艘鋼鐵戰船模型大,甚至是造出來的話,能自生航行的距離極短。
“這些模型是朕送給諸卿的厚禮,同樣也是送給大明的厚禮。”
看著眼前表情各異的眾人,朱由校撩撩袍袖道:“不過想讓大明擁有這些厚禮,尚需諸卿?力同心,在各自的領域發揮對應作用,看看能否將它們造出來,隻要能造出來,那剩下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這一刻,王徵、畢懋康、宋應星、焦勖他們看向了彼此。
“王卿歸京想解決的問題,朕都允準,包括想要吸納精通造船的傳教士,畢竟基礎是很重要的。”
朱由校看向王徵說道:“不過朕有些話要講在前麵,一些牽扯到大明國運的核心領域,不能讓那些傳教士參與其中,甚至連知曉都不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們都是我大明的瑰寶,這點道理朕不多言,你們也都清楚。”
“朕知道諸卿之中,有些人當初信西洋教派,是為了能從這些傳教士之中,獲取到區彆於大明的文化與技術,但是有些底線還是要明確的。”
“眼前這些模型諸卿能夠帶走,但是絕不能讓不值得信任的接觸到,這是大明唯一的機會了。”
“陛下之言,臣等定銘記於心!”
王徵、畢懋康等一眾人紛紛作揖拜道。
其實科技領域想要有大突破,就不能有閉門造車的心態,要有海納百川的心態,取精華去糟粕,朱由校知道眼前這些模型,過早的出現是存在隱患的,不過朱由校還是想嘗試一下。
看看王徵他們能否給自己一個驚喜。
哪怕這個驚喜,需要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是更久的時間,但是朱由校等得起啊!
“牽扯到這些模型的對應卷宗,朕先前口述讓人記載下來了。”
朱由校收斂心神,看向眼前眾人道,“諸卿離宮時將它們也都帶走吧,先整體性的梳理一遍,看看怎樣攻克這其中的難關,在此期間又需要哪些扶持,到時向禦前呈遞奏疏,朕都會一一設法解決。”
“臣等遵旨!”
眾人再度作揖拜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