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師徒情“深”
對於孫承宗的這個壁壘推進之策,李順祖在後世還是有些了解的。
說的直白點,就是孫承宗守遼東的戰略主張。
加強遼東的縱深防禦,修建遼西走廊上的一係列堡壘,用一個個堅城、堡壘層層遞進。
這個主張,也是眼下以及未來直到明亡一直在遼東使用的主要戰略。
曆史上的孫承宗對這個戰略主張沒有絲毫反對,從頭到尾都堅持他的想法,現在突然來問有何得失,說實話,李順祖覺得這老頭是在套自己的話。
區區一個廣渠門提督,就算祖上出過幾代名將,值得堂堂帝師親自等待問計?
李順祖是穿越來的,所以很多大事觀是跟著後世走的,是在上帝視角看問題,尤其是他現在其實並沒有真正在遼東待過一天。
以後要去,那也不是現在的問題。
“對於督師與王閣部的遼事之爭,下官略有耳聞”
“下官認為,督師沒錯,閣部也有道理。”
李順祖心中罵娘,看來這事是躲不過去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李順祖沒有任何理由再拖延了。
“老夫有意收你為徒,我二人亦師亦友,你可願意?”
孫承宗沒有明說,拍了拍李順祖的肩膀。
“若要陛下重新任用你李家,需得有一個名正言順的名義重開武舉。”
“督師所見,下官僅將廣渠門數千遼軍及京軍糧食發足便有如此成效,若朝廷能儘棄遼西走廊,將節省下來的物資發給遼軍、九邊諸鎮。”
“你且說說,我二人對錯都在何處?”
“怎麼,你不願意?”
“下官是一時失神,下官願意!”
無論孫承宗打著什麼算盤,李順祖至少可以與他互相利用!
李順祖滿臉的興奮,甚至手舞足蹈,這一幕都被孫承宗看在眼裡。
“遼西走廊已是糧餉開支的無底洞,守責無益,需要立即放棄,退守關寧錦,再圖後事!”
孫承宗也是哈哈大笑,連忙把李順祖扶起來。
“下官.學生心中確是如此所想.”
“恩師與張閣部所言守遼之法皆有見地,亦曾適用於天啟、萬曆二朝,但如今已是新朝崇禎,丁卯之役後,蒙古、朝鮮牽製作用無有,東江也已是一盤散沙。”
“遼西走廊,如今不過是虛假的防線罷了!”
“僅以此例,一名關寧軍兵每年的餉銀耗費便在二十兩以上,這足夠使一普通百姓數年食用,新餉一年征收四百萬兩,甚至不足遼餉半數。”
李順祖也確實是如話所說,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大禮拜師,要多誠懇就有多誠懇。
成為武舉人,意味著朝廷沒有任何理由不給自己正式的軍職,而不是現在這樣隨時可能被罷撤的京營提督。
平定一場遼軍兵變,得到崇禎皇帝召見後,這貨卻來了,還殷勤得很,主動要收徒。
“你遼東李氏鎮遼三十餘年,朝中關於啟用你李氏為將,再守遼東之議終日不絕。”
“如今你我已是師徒,現在可以說了吧?”
太嶽和引城是在說張居正和李成梁,朝野盛傳當年李成梁在進京時,曾拜身為首輔的張居正為師,借此飛黃騰達,隻是不知真假,李氏族人對此亦諱莫如深。
“順祖啊,遼事哪有這麼容易,遼西走廊,不可棄!”
曆史上原身在南司當了多年指揮使,毫無建樹,孫承宗怎麼沒來?
“老夫與沽雲在遼事上爭論數年,倒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
孫承宗像是聽到了什麼笑話一般,撫掌大笑,拍了拍李順祖的肩膀。
“督師留步!”
李順祖聞言恍然大悟,歎了口氣。
李順祖心中知道,孫承宗收自己為徒,絕沒有那麼簡單。
孫承宗聞言眼眸微動,輕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