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職就是如同喻寬那樣的門千總,雖然也是世襲子弟,但名望並不高,所以點人殺雞,並不是隨便點一個拿出來就殺,這還是有說法的。
等轅門外傳來一聲戛然而止的慘叫,整個場麵頓時鴉雀無聲。
李順祖環視場內,嘴中輕輕吐出幾個不輕不重的字。
這是一個機會,李順祖不會放過。
李順祖並不認識這名世襲的武職子弟,但也知道,京營中世襲的職位分為武職和權貴。
李順祖早有預料,這番改革不會很順利。
李順祖微微頷首,抽出腰間佩刀,在陽光的折射下閃閃發亮。
“此次,本官奉陛下敕諭總督京營,整頓京營,諸位追隨而來,便是要繼續與本督浴血疆場,拯救更多的難民百姓,乃至日後收複遼東故土。”
“你憑什麼殺人!”
“我等敢不效死命!”一眾遼軍將士緊緊望著台上的李順祖,齊聲大喝。
“作為京營總督,便有臨機行事,便宜決斷之權,既要整頓京營,便需從維護軍法開始,傳我軍令,點軍中名冊,今日來的,每人晉升三級,沒來的,降官三級!”
首先自然是要把以喻寬為首的舊部提拔到相應位置上來,讓他們在京營中把持軍務,用最快的速度,把權利從吳惟英那幫人手中搶過來。
如今的李順祖也算是準勳貴了,妥妥的軍功貴族,也是該向京營中其它的勳貴子弟拋出橄欖枝,表明自己並不是他們的敵人,還是有合作的機會。
看著這般變故,京營的兵士們都是大為震撼,不由自主聚攏到一起,看著眼前這些目不斜視的遼軍兵將,雖有滿心的鄙夷和嫌棄,但卻鴉雀無聲。
聞言,京營士卒們議論紛紛,很多人麵色都是不好看。
“我等願誓死追隨總督大人,以光複遼土為己任,赴湯蹈火,收複遼東!”
那四千舊部,隻認李順祖的話。
“拉到轅門外,正法。”
但好在崇禎的催兵,給自己創造了有利條件。
就連遠處等著看笑話的恭順侯吳惟英和臨準侯李弘濟二人都是對視一眼,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這人自我介紹了一番,基本是把祖上所有的事跡全說了一遍,李順祖聽完也就明白了,這人隻是個普通的世襲武職,這樣的人,在京營中一抓一大把。
不過就是一群隻會欺負普通百姓的權貴子弟罷了,離真正掌握實權的幕後大佬們還差得遠。
拿他殺雞儆猴,效果正好。
李順祖在台上來回踱步,繼續說道。
曆史上遵永之戰,孫承宗率領遼軍接連收複遵化、永平、遷安等地,這是一場百分百能取勝的戰鬥,後金軍應該已經在盤算撤出關內。
“十萬京營,如今已為我所總督,為將奴騎徹底逐出關內,不至於枉負聖恩,本督特提拔在廣渠門及永定門之戰中,有功的遼軍將士,以充新血。”
“剔除京營,永不取用,此為軍法!”
經此一試,李順祖大概知道京營中這些世襲子弟的水平了。
這些遼軍,可是能在正麵和奴騎廝殺搏鬥的,陣仗之下,京營豈有不畏服之理。
“就是,我等不服!”
李順祖一番話說完,便是京營士卒也無不動容,近四千老部下更是齊聲表態。
“明日辰時點軍中名冊,兩次全都沒來的。”
那人聞言,臉上升起一抹傲氣。
但問題是,李順祖已經下了軍令。
“我隻認兩個字,軍紀!”
“此後在本督講話時再有敢插話的,一律軍法從事,都聽清楚了沒有?”
感謝文博嘉禾書友的提醒,上一章的問題已經修改,主要是想體現李家被孤立和陰謀針對的劇情。
本章是補前天一更欠的,求追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