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離譜的安南人
乂安城。
乂安道三司主官驚聞漢兵殺來的消息,已經完全懵了,不知該如何是好。
後黎朝的地方行政係統完全參照明朝,將全國劃為十三道,道下又有府、州、縣。並置都、承、憲三司,對應明朝地方三司,為十三承宣。
鄭氏這邊剛在橫山大敗,漢兵就突然渡海殺過來,這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
漢兵莫不是阮氏借來,助其北伐討平鄭氏,統一安南國的。
仔細想想,很有可能啊!
畢竟阮氏已經被中國皇帝冊封為安南國王,那鄭氏扶立的後黎朝自然就是偽朝叛逆了。
而今,鄭氏黎朝大敗而歸,若阮氏這時與中國軍隊合兵,那鄭氏黎朝八成是保不住了。
改朝換代,近在眼前。
乂安道的安南官員在猶豫,到底要不要降?
黎朝滅亡,鄭氏肯定沒有好下場,說到底鄭氏才是黎朝“真皇帝”,可他們這些地方官完全沒有必要跟著陪葬。
就算要陪葬,乂安也壓根沒多少兵力,精銳早被鄭棡帶走,漢兵殺來分分鐘破城。
而且,漢兵都能殺來乂安,清化那邊怕是也凶多吉少。且不說阮氏能不能得江山安南),便是漢兵這邊隻要敢死守,破城以後肯定也要屠城泄憤。
左思右想,乂安道三司主官難得達成一致,都覺得乂安不可守。
可是,他們也不敢降。
萬一阮氏沒打算北上,漢兵又隻是劫掠一番就走怎麼辦?
鄭氏回過神來,肯定得清算這些投降者。
算了,假裝不知道吧!
漢兵什麼時候殺來,什麼時候再說。
萬一漢兵不打乂安城,跑去劫掠周邊縣鎮呢。
議定,這幾個乂安城,乃至整個乂安道的最高軍政官員,就這麼住進了衙門中。
然後啥也不乾,連守城的民夫青壯都不去募集,主管軍務的乂安都司也不去給守軍下達命令,所有人全都這麼乾等著,等著漢兵什麼時候殺到。
這些人沒等太長時間,徐進便親率五千廣西狼兵先行殺到乂安城下。
整整五千凶神惡煞的剽悍狼兵,甭管戰鬥力如何,隻是這個氣勢就嚇得乂安城牆的安南兵麵無血色。
“漢兵殺來了,快跑啊!”
明軍都還未靠近護城河,城牆上的安南守軍便瞬間一哄而散。
連防守一波的勇氣都沒有,這不是安南兵太弱,而是主官太坑人了。
明軍都近在眼前了,居然還在不打不降,頭埋在地裡裝鴕鳥,甚至還不給士兵下達任何命令。乂安城的士卒本來就沒多少,主官又全躲在後方,這讓這些大頭兵拿錘子去守城啊!
徐進還在等著火炮運過來,連派人例行勸降都沒來及,就看見乂安城頭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