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長春堡
“交予內閣,讓他們簽發擬定。”朱怡炅草擬了一道諭令。
內閣接到皇帝諭旨,沒有太大反應,首輔王禮麻溜簽發,再由次輔梁文煊負責擬詔。
確實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單純皇帝要求增加內帑預算。
這幾年財政寬裕了,而且賦稅收入也在逐年穩步增漲,確實也該給皇室內帑增加預算了。
不僅皇室內帑要漲預算,還有官吏的薪俸,前不久也才剛漲過一次。
皇帝的體麵重要,官吏們的體麵同樣也很重要。
這並非什麼腐敗,而是人之常情。
在不行貪汙,對民政百姓無有壓力的情況下,也得適當維護一下官吏們的個人體麵,這樣也能進一步防止官吏腐敗,提升工作積極性。
而大明新朝,國庫、內帑也分的很明確,朱怡炅早在稱帝之時,便明確規定每年戶部應該預留給皇室內帑的財政預算。
這很重要,無規矩不成方圓!
要是不明確定下規矩,朱怡炅是肯定能忍得住,他到現在吃飯也沒動不動十幾個菜,可再往後幾代,那就說不準了。
當然,就算是確立了規矩,後麵的皇帝肯定也還是會亂來,但至少內閣、戶部有了與皇帝勸諫的依據,而依據則來源於他這個開國皇帝。
皇帝要增加內帑預算,這沒問題,國家財政寬裕了,皇帝自然也可以更體麵一些,但這必須經過內閣投票決議。
而且,不論皇帝要增加內帑預算,還是內閣封駁皇帝諭旨,都得給出合理依據。
這將會作為祖製傳下去!
朱怡炅除卻給官吏和自己漲工資以外,還在逐步將安定省份州府的駐軍,逐步往中樞撤回。
既是拱衛南京都城,也是減輕地方財政支出壓力。
南京作為大明現在國都,駐軍兵力還是太少,僅有五千人的皇城禦營軍,還有一萬新募的龍騎兵新軍。再加上雜七雜八的巡檢兵,五城兵馬司的差役兵丁,攏共也在不到兩萬軍隊。其中那一萬的騎軍等明年開春,就得往北方移駐了,好應用於未來的漠北、西域戰爭。
也就是說,南京城實際可用駐軍才不到一萬人馬,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朱怡炅在位時還好說,可要是過個幾代皇帝,朝廷中樞這麼空虛,那就必須增加駐軍部隊,要不然中樞不穩,那些地方上的野心家們也會蠢蠢欲動。
不過這並不著急,現在還有不少戰事要打,西南、陝甘才剛拿下,草原戰爭還未打完,川藏茶馬古道也沒打通恢複,隻需逐步撤回駐軍就可。
就在南京這邊,忙於對緬甸、荷蘭、川藏做戰爭準備,北方草原也是終於動兵。
遼東的於可成直接親率本部大軍一萬,並募集新複的樂浪百姓民夫一萬五千人,其中就有此前獻城的那四千韃子義軍……現在不能叫韃子了,因為這些義軍都已卸甲編戶,並且重新劃分了戶籍,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都被編為漢戶,剩下三分之二為靺鞨戶。
也彆管那三分之一是不是真的漢民,反正人家會說漢話,甚至還有自己的漢名,可能是剛起的。但隻要你說自己是漢人,那你就是漢人,今後就要與靺鞨戶分開編戶,而且不能學習靺鞨語。
不過可以與靺鞨人通婚,生下來的孩子一律按照漢民落戶,無論父母哪方是漢民,直接強製落戶。
沒辦法,遼東人口太少了,尤其樂浪這等苦寒之地,要想快速增加地方的漢民人口基數,就隻能動用這種無賴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