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傳檄可定!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03章 傳檄可定!(1 / 2)

第203章傳檄可定!

攻陷安慶府,就得立刻發兵。

要不然出兵時間拖得越久,那麼淮南諸州府就會有越多的時間用於聚兵,到時候可就不好打了。

楊恭給南京的軍報文書裡,明言必須將戰線推到廬州府一線。否則這安慶府就等於白拿了,不僅沒有戰略價值,反而還會成為明軍的雞肋。

不過,拿下廬州隻是最起碼的,最理想的還是能推到鳳陽。那裡不僅是大明的中都,明皇陵朱元璋父母兄弟的陵墓)同樣也在鳳陽府。

而且,最重要的是,壽州壽縣)也在鳳陽府轄。

如果說廬州是淮河防線的重心,必拿不可的話,那麼壽州便是淮河防線的門戶,更屬重中之重。

若能成功將戰線推到壽州,那麼,就算雍正將西北二十四萬精兵還有索倫營都調過來,那明軍也倚靠淮河與偽清好生掰一掰手腕了。

守江必守準。

說的可不僅僅隻是守住長江,就得守住準河。

同樣也是在說,隻要淮河在手,那長江防線便可固如金湯。

哦,某個姓常的光頭除外。

楊恭在給南京去奏的同時,其實就已經下令,不斷從皖南調撥兵馬糧餉,集中屯駐於安慶。

這是他西征軍主帥的權力,而且他調動的兵馬也都是本部第一軍的兵力,鄭定瑞的第二軍則被其下令接替第一軍承擔了皖南軍防。

第一軍、第二軍都調走了,隻有個第四軍在江西自然是有些獨木難支。

但無妨,相比淮揚的重要性,剩下沒打的南贛真就不值一提。

而且,明軍已經手握南昌,坐擁廣闊的鄱陽湖平原。

隻要再往這裡稍微增派一兩萬兵馬,拿下南贛也就是個時間問題。

明軍進駐安慶府的第十日,南京那邊的聖旨終於從長江送至安慶。

此刻的安慶早已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現在,這個東風來了,楊恭自然也沒有半點耽擱。

照例在安慶留下一鎮兵馬駐防,楊恭隨即率領兩萬大軍,攜帶大批民夫輜重往廬州府攻去。

之所以隻有兩萬,是因為傅運生的第五鎮在之前池州一戰被打廢了。而且樞密院對其又有新的任命,所以這才沒來。

但,就算少了這一鎮兵,楊恭還有兩萬大軍。再加上安慶府陷,隆科多敗走長江。

要知道,古代通訊效率極低,隻要稍微距離遠一些,這傳遞的消息外加流言,就能讓真實情況變得麵目全非。

這也是為啥隆科多不回皖北主持大局的原因。

雖然清軍主力未損,但要是隆科多灰溜溜的回去。而且連安慶府都丟了,怕是所有人都得以為他隆總督敗了。

就算回去皖北估計也很難守得住,反而還真有可能將自己手頭上這些精兵都給陷進去。

事實證明,隆科多想的一點也沒錯,甚至還更誇張。

桐城縣這邊明明距離最近,但整個桐城縣到處都在傳言,說隆科多早就在池州城下全軍覆沒了。

要不然反賊怎麼可能如此輕易迅速就拿下了安慶,而隆總督也徹底沒了消息。

如此,這特麼還怎麼打?

明軍前腳開拔北上沒幾天,作為沿路首當其衝的桐城縣令在得知消息後,沒有絲毫猶豫。

大軍距離縣城都還有二十餘裡,桐城縣令便麻溜派人趕來,告之桐城縣上下都要主動歸順大明王師。

桐城縣就這麼被拿下了。

不費吹灰之力!

第一軍也未在此逗留,隻稍作補給,休整一日,便繼續揮師北上。

再往北,就是兩府邊界——北硤關了。

北硤關,屹立於桐城、舒城兩縣邊界,實為安慶府北大門。

一關雄踞,南北攸分。

《桐城縣誌》記載:“北距廬鳳,南指江黃。”

一旦江淮烽火四起,則北硤關必定淪為戰場。

舒城縣令雖是個讀書人,但紙上談兵的本事還是有的。明白北破關一失,自己這舒城縣就會變成前線,是萬萬擋不住反賊大軍的。

索性也顧不得越權,強開縣衙常平倉這是道台專管),儘取其中倉儲錢糧,招募鄉勇。

又以太爺之尊親自“勸輸”縣裡的大戶豪紳,費儘心機總算募得三千鄉兵。

結果還未送往北硤關,就給知府大人要去了一半,說什麼府城空虛。

舒城縣令無法,既勸不動,也勸不了。隻得任由府城拿走了一半兵力。

楊恭此刻正率軍一路奔襲,行至大關鎮,這裡同樣也是戰略要衝。但連桐城縣都降了,這大關鎮自然也是毫不猶豫,麻溜投降。

明軍沿路行軍沒遇到任何阻隔,很快抵達北破關。正待尋個地方好安營紮寨,順帶商討如何才能快速攻破此關。

畢竟,這路上拖得越久,廬州、鳳陽這些重地能聚集的清軍也就越多。

“將軍,前方發現清軍。”這時,撒出去探查敵情的偵騎回報。


最新小说: 花開:與君長相守 甄嬛傳之美人卷珠簾 穿書六零:軍婚後的平淡日子 海賊:堂吉訶德的尖塔玫瑰 結婚三年無子嗣?嫁大佬多胎多寶 綜影視:過分覬覦 重生二戰填線散兵 鎧甲帝國 人在王者大陸,忽悠阿離穿白絲 原神:提瓦特的大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