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韃子也被稱君?
四川。
雍正的聖旨要求四川六月底前出兵,但這才五月,嶽鐘琪還在整備兵馬。
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倒是先出兵了!
從去年起事開始,短短兩個月,羅卜藏丹津名義控製的兵力就高達二十萬。
如此大軍,青海那犄角旮旯就算刮地三尺,也養不起的。
曆史上,也就是羅卜藏丹津被滅的太快。要不然,隻要將其困在青海,他自己就得先崩潰了。
據說年羹堯平了羅卜藏丹津,抓獲十萬蒙古騎兵俘虜,結果因為嫌棄太費糧食,就把十萬人全砍了。
而今已是五月,由於滿清要與大明決戰,所以就沒去管羅卜藏丹津。
這既給了羅卜藏丹津喘息和整合地盤兵力的時間,同樣也讓其深切體會到了缺糧的問題。
羅卜藏丹津沒得選,他又變不出來糧食,那就隻能對外轉移矛盾。
要麼打滿清,要麼打準噶爾。
準噶爾是盟友,肯定不能打,那就隻剩下滿清了。
正好滿清把精兵都調回中原了,剩下的兵力在羅卜藏丹津眼裡,完全不足為慮。
羅卜藏丹津沒去打陝甘,不是因為害怕年羹堯,而是滿清的西北也窮,沒啥可搶的。
不如直接南下,去打四川,那裡可是漢人所謂的“天府之國”,肯定有錢有糧有人。
而且,羅卜藏丹津的終極追求是收複西藏,重現昔年固始汗的偉業。
四川清軍就這麼成功被羅卜藏丹津給拖住了。
……
嘉峪關外。
“不愧是漢人的天下第一雄關,果然雄偉!”噶爾丹策零騎著戰馬望向不遠處的嘉峪關,臉上卻非是感慨,反而充滿了要據為己有的欲望。
“可惜,再牢不可破的雄關,也需要合適的人來守。”今年整整六十歲的策妄阿拉布坦卻是老當益壯,同樣騎著戰馬在親兵保護下,在大軍最前停下。
嘉峪關的城牆上,清兵手忙腳亂登上城牆,麵對對麵的準噶爾大軍,滿臉恐懼之色。
噶爾丹策零說:“請大汗下令,孩兒願為先鋒,為大汗奪下此關!”
策妄阿拉布坦卻是淡淡說道:“回去吧!”
聽到這個回答,噶爾丹策零有些失望,卻沒有違抗:“是!大汗。”
準噶爾大軍來的突然,去的也快。
沒片刻,就塵土飛揚中,回了自己的地盤。
那些嘉峪關裡的清兵,全都大鬆口氣,暗自慶幸準噶爾大軍沒真打進來。
策妄阿拉布坦作為準噶爾最後一位中興之主,其最大的優點便是謹慎。
簡單點說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曆史上,羅卜藏丹津起兵反清,聲勢浩大,策妄阿拉布坦仍舊沒有妄動。
然後,羅卜藏丹津四個月就被年羹堯平了。
隻要雍正在中原大敗的消息沒有傳回西北,那策妄阿拉布坦就會始終與滿清以嘉峪關為界,互為兄弟。
……
曹州。
前明時曹州與曹縣是同一地方,隻不過後來大明戰神複置曹州,屬兗州府隸,曹州、曹縣這才分開。
常言堯舜禹湯,其中有三位的墓地便在如今的曹州境內。
當然,這裡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古名“水泊梁山”。
曹州知州楊文乾,與前麵的徐州知州薑焯一樣,也是個倒黴蛋。
本來雍正登基,他就該被調去廣東當按察使。
然後等他老爹廣東巡撫楊宗仁,就是被林俊弄死的那個楊宗仁,升遷湖廣總督以後,楊文乾正好子承父業,接任廣東巡撫。
卻不想,這大戰一打起來,楊文乾直接就在曹州定下來了。
不過,也幸虧他沒調去廣東,要不然怕是得跟他老爹一樣,連雍正二年都活不下來。
“這……這可如何是好?”楊文乾望著圍城明軍,那綿延的旗幟,少說得有上萬人馬,已然慌了神。
一旁,曹州守將馮傑亦是臉色發白,明軍來得太快了,快到他根本沒時間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