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個澡而已,時間就已經來到了12點左右,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王府井大街,是四九城最有名的商業街,日日都有熙熙攘攘、接踵而至的人流,非常繁華。沿街的日用百貨、齋館家閣餐飲)、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等,琳琅滿目,各有特色,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鬥金”的寸金之地。
當然,大街上最為有名的當屬百貨大樓和東安市場。
東安市場,民國時期便屬於“老四大商場”之一,裡麵“攤商”和“鋪商”齊聚一堂。其內商品種類繁多,既有經營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店鋪,又有各種風味小吃;既有文化娛樂場所,又有經營文物珠寶的商店。吃喝玩樂一體,足讓人流連忘返。
而在1955新建成立的百貨大樓王府井),則以經營日用百貨為主,是祖國成立後京城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貨零售商店,被譽為“國內第一店”。
現在,本想早早回家的康思傑,臨時改變主意,順著人流,湧進了主體3層,共5層樓的百貨大樓。
一樓主要經營挑選時間短、交易次數多的商品,像什麼食品煙酒、日用百貨、搪瓷鋼精、兒童玩具、化妝用品、醫藥衛生品等等。二樓主要經營挑選時間長、交易次數多的商品,像毛衣毛線、紡織麵料、床上用品、紙張文具、服裝鞋帽、五金電料這類。三樓主要經營高檔貴重類商品,鐘表、收音機、高級毛料、照相器材、中西樂器、皮衣皮件,還有一些特種工藝商品。
另外,為了使顧客購物更為方便和舒適,商場內還設有顧客休息室、衛生間、試衣室,每個樓層都安裝有通風設備。這些最基礎的設施,時下可是很少見的。
裡麵果真是人挨人、人擠人,人流如織。
個個玻璃櫃台前,都堆滿了顧客。
時下,並不是所有的物品,都需要票據。而在後世出現的不得已為之、種類繁雜的票據,那是得再過幾年時間之後,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才會慢慢出現、傳至後世的票據。
現今,總得來說,主要是一些稀缺匱乏、消耗量大的工業用品和“衣食”這幾大類,是在56年前後54年長之江大洪水),城市裡才逐漸開始限量供應、憑票購買每個城市又不同)。
現在,水果蔬菜、鍋碗瓢盆、針頭線腦、成衣鞋帽、書籍玩具、鮮花樂器等等,是不需要憑票購買的。
還有,眾所周知,二手的,都不用票據。
當然,票證不用給了,錢票還是要給的。
康思傑在一樓逛了一圈,本想買支牙膏和牙刷的,又看玻璃櫃台後的十來個售貨員方位前,都堆滿了一群人,便無奈放棄了。
然後,康思傑扶著大理石扶手,踏著樓梯,想去樓上再看看,看看和後世的商店,還有什麼不同。
百貨大樓的售貨方式還是時下流行的“櫃圈”,都是靠牆的櫃子、貨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花樣繁多的商品,然後再用一溜子的玻璃櫃台阻隔起來。而擺在建築中間的售貨點,也是用玻璃櫃台圍欄了起來。
售貨員在內,顧客在外。僧多粥少的體現。
顧客看上哪個商品了,就讓八大員之一的售貨員,幫忙取出來擺在玻璃櫃台,顧客拿了看仔細了,再決定買不買。
顧客人多,有些挑來挑去又不買,或是拿不定主意挑了半天才買了。所以,很多售貨員,尤其是不少售貨員都是些青年人,日積月累之下,他們和她們的脾氣就這樣上來了。
年輕人沒點脾氣,還能叫年輕人嗎?
康思傑在大樓裡走走停停、東看西看,走得腳都累乏了。
逛商場的一雙腳雖然累了,但是,一雙大眼卻飽了眼福。
在二樓的時候,一個售賣民族帽子的櫃台邊,康思傑看到了幾位在試戴帽子的姑娘,看其一身絢麗的衣著裝扮,就知是某個少數民族的國人。
不知是維族呢還是藏族,或是其他民族的?
是民族學院裡的學生麼?
青春靚麗,原汁原貌,令人心動。
就是,身材纖瘦了一點點。
不敢多看,這一路上的麻花辮,潔身自好的康思傑,都不敢多看。
怕一個不小心,就犯了錯誤。
至於她們盯著自己看,那沒辦法,自己人輕言微無能為力,阻止不了彆人想犯錯誤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