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剛才,不是沒有屬下勸過糜暘,不要做的太絕。
要給夏侯尚、滿寵等名士留些體麵。
有這番諫言的屬下,乃是為了糜暘的名聲著想。
可是麵對屬下的這番勸諫,糜暘卻回應道:
“那曹操、曹丕是怎麼對我的人的?”
“以牙還牙,本就是我大漢男兒風骨。”
糜暘不是惡人,但他也不是聖人。
他隻是個有血有肉的,有著心中自己堅持的人。
而且正如糜暘所說,兩漢男兒在親朋受到欺辱時,直接暴起殺人都是常有的事,他現在的做法已經算克製了。
以德報怨,視而不見,反正這種事糜暘做不出來。
當布滿尖刺的荊棘被綁在夏侯尚等人不著片縷的背上時,一道道血痕在他們的背上劃出。
陣陣疼痛感以極快的速度被夏侯尚等人所感覺到,隻是相比於背上火辣辣的疼痛,他們感覺自己臉上的痛感更強。
或許一開始正如一些屬下所擔心的那般,糜暘今日對夏侯尚等人的種種做法,會被世人詬病為不夠寬仁。
甚至會被有心人誹謗為欺淩名士,讓他的名聲受到損傷。
但當糜暘在夏侯尚等人的胸前寫下“無恥漢賊”四個字,並讓他們背負荊棘後,想來很少有人會傻到以此事來攻擊糜暘。
世間有種東西叫做大義。
體統這種東西永遠是相互的。
至於滿寵等人會不會被他的做法活活氣死,諸葛亮在罵王朗的時候,會擔心把他罵死嗎?
在讓夏侯尚等人背上負上荊棘後,糜暘揮揮手讓漢軍將夏侯尚等人押往樓船邊的吊籃處。
當夏侯尚等人被押到樓船的女牆邊,並開始踏上吊籃之時,不遠處的司馬懿看到了這一幕。
剛才的司馬懿一直處在焦急的情緒中。
隨著漢軍遲遲不釋放夏侯尚等人回來,司馬懿感覺到他是不是被糜暘騙了?
在心中有著這種懷疑後,司馬懿內心中的急切可想而知。
所以當眼神極好的他看到夏侯尚等人出現後,他臉上浮現了大大的喜色。
糜暘終究還是講信義的人。
隻是還未等開心多久,隨著吊籃中的夏侯尚等人被放到岸上身前再無一絲遮擋後,司馬懿猶如見了鬼一般,臉上露出了極難看的神色。
不止司馬懿如此,就連張郃與那上萬魏軍皆是如此。
糜暘好狠呀!
這一個念頭頃刻間出現在上萬魏人的心中。
因為這一刻岸上的很多魏軍,都看到了夏侯尚等人身前的那“四個字”。
或許有很多魏軍不識字,但是在一些將官的解釋下,越來越多的魏軍都知道了那四個字代表著怎樣的含義。
再加上此刻夏侯尚等人的背上綁縛著荊條,所以“無恥漢賊”四個字所代表著的含義,更是給上萬魏人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夏侯尚等人似乎也感受到了有上萬雙火辣辣的眼睛在注視著他們,但此刻的他們也隻能強忍心中的羞憤。
他們在落地的那一刻,都開始奮力的朝著魏軍的方向跑去。
而隨著夏侯尚等人的奔跑,他們身上的肌肉開始扭動起來,連帶著他們身前的那四個字亦像活過來一般。
糜暘雖師從名師,但自小他的書法就不算好。
可是今日他所寫的這四個字,此刻就像被賦予了生命一般,龍飛蛇舞般在無聲地嘲笑著夏侯尚等人,在嘲笑著那上萬魏軍。
這種被人嘲笑的感覺,沒有人能忍受的了。
幾乎在看到這一幕的那一刹那,張郃便勃然大怒。
他請求司馬懿,讓他率軍上前將夏侯尚等人接回。
越早將夏侯尚等人接回,就能越早結束這種奇恥大辱之事。
麵對張郃的這個請求,司馬懿不假思索的就答應了。
眼前的這副場景,就連他都快無法直視下去了。
反正現在夏侯尚等人已經落地,想來漢軍已經沒有什麼手段了。
在司馬懿的首肯之下,張郃快速的領著一部分騎軍朝著夏侯尚等人所在奔馳而去。
隻是當張郃還未出發之時,察覺到魏軍有所異動的糜暘就察覺到了他的意思。
在知道張郃意欲何為後,糜暘快速命人取來了弓箭。
不久後就在張郃領著一部分騎軍,從魏軍的陣型中朝著夏侯尚等人而去時,糜暘於樓船上以箭搭弓的舉動,瞬間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在所有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之下,糜暘看著夏侯尚的方向,射出了一支帶著凜冽殺意的利箭。
那支利箭以極快的速度越過夏侯尚的身體,朝著他身前的地上狠狠紮入。
糜暘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幾乎立馬就嚇壞了夏侯尚等人及一眾魏軍。
張郃更是被糜暘朝著夏侯尚背後射箭的舉動,嚇得急忙止住了身下的駿馬。
當張郃的馬匹停下來後,他身後的一眾的魏軍騎軍亦停了下來。
難道糜暘要公然毀信嗎?
不止一眾魏軍心中浮現了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就是糜暘身後的一眾漢將在察覺到糜暘的意圖後,也紛紛上前勸諫糜暘不可如此。
隻是糜暘麵對一眾屬下的勸諫,卻擺出一副置若罔聞的樣子。
他下令樓船上的漢軍,紛紛將手中的箭搭上弓弦,並朝著魏軍的方向瞄準。
當上千漢軍搭箭抬弓後,糜暘令樓船上的漢軍大喊道:
“敵軍意欲突襲,全軍戒備。”
上千漢軍的喊聲,足以傳到不遠處的司馬懿與張郃那裡。
而司馬懿與張郃在聽到漢軍的喊聲後,全都感覺到心中有口老血要噴出來。
糜暘好狡詐呀!
司馬懿與張郃曆經許多世事,哪裡不懂漢軍這句喊話的含義。
漢軍的這聲喊聲,與其說是糜暘對漢軍下達的軍令,還不如說是糜暘對上萬魏軍的警告。
他是做不出公然毀諾的事。
但要是魏軍做出率軍突襲的舉動,那麼他率領漢軍反擊那也是正常的事。
而在這反擊之中,萬一一定)會射死夏侯尚等人,那怎麼能算是他毀諾呢?
該受世人非議,不齒的是他司馬懿與張郃才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