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或不見 反客為主_糜漢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糜漢 > 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或不見 反客為主

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或不見 反客為主(1 / 2)

聽到關嫣如此分析,糜暘不禁聯想起曆史上劉曄對孫權的一番評價。

“......外儘禮事中國,使其國內皆聞之,內為無禮以怒陛下。

陛下赫然發怒,興兵討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國,不愛珍貨重寶,隨時貢獻,不敢失臣禮也,無故伐我,必欲殘我國家,俘我民子女以為僮隸仆妾。’

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戰加十倍矣。”

這是曆史上曹丕在考慮該如何處理與孫權之間的關係時,劉曄對曹丕的進言。

劉曄的這番話是說,彆看孫權現在很恭敬,但他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劉曄料定孫權在天下人麵前做出無可指摘的臣服姿態後,肯定會暗中想方設法激怒曹丕,引得曹丕主動攻打他。

一旦等到了那日,孫權便可將黑鍋都甩在曹丕的身上,從而達到讓江東上下民眾與他同心同德的效果。

劉曄的這番判斷,可以說將孫權的性格捉摸的十分清楚,而後續的發展,也儘不出劉曄所料。

而將劉曄的那番判斷用來具體分析孫權現在的行為,便很好理解孫權的所作所為了。

一方麵孫權對劉備表現出十分臣服的姿態,讓天下人都無可指摘他的“忠心。”

另一方麵孫權不派遣使者向張飛通好,原因就恰恰在於糜暘與他,與江東有著血海深仇。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卻還遣使與糜暘通好,這是他“認錯”乃至於可以說是“卑微”的一種表現,這種行為是可以得到世人理解並支持的。

而若是糜暘對他的遣使通好行為表示抗拒,或者說如關羽一般辱罵拒絕的話,那麼天下人就會覺得糜暘不通情理。

同樣孫權可以借助糜暘的這種不通情理行為,營造出一種他無可奈何,並因此感到惶恐不安的輿論效果。

畢竟糜暘目前不是寂寂無名的漢將,他乃是大漢中位高權重的一方都督。

糜暘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著大漢官方的態度。

而隻要這種效果在天下人的心間成功營造起,孫權就可以為將來背叛大漢尋找到一個名義上的理由。

就如曆史上他背信棄義,轉而反叛曹丕一般。

要知道孫權曆史上在對曹丕這麼乾的時候,他名義上亦是魏臣。

曆史上鎮守荊州的關羽,亦被孫權這種作為所設計過。

及至後世,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為孫權偷襲荊州是無奈之舉。

因為關羽太過驕橫,數次辱罵吳使,正如呂蒙所說的“關羽強橫,不可為盟友”一樣,這當然會“逼得”孫權下定決心偷襲荊州了。

表明上極儘卑微之舉引得世人同情,實際上心中打的卻是要背信棄義的準備,這便是孫權的勾踐之奇。

在關嫣的提醒下,結合曆史上孫權的種種行為,糜暘終於明白了孫權此舉對他的利害關係。

在明白這點後,糜暘用感激的眼神看向關嫣。

要不是有著關嫣的提醒,他可能就一時不慎中了孫權的奸計了。

孫權這人真擅長給人堆火堆。

同時糜暘心中對她的這個夫人的智慧,又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麵對糜暘感激讚賞的目光,關嫣隻是微微一笑。

她能看出這點並提醒糜暘,倒不是說她的智慧就比糜暘多。

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糜暘當局者迷,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關嫣自小在關羽身邊長大。

當年孫權第一次遣使拜訪荊州,荊州諸臣商討這件事的時候,關嫣正好陪侍在側聽到了當時一位智者的分析。

那位智者,便是如今的大漢丞相諸葛亮。

孫權的心思再如何詭譎,他瞞不住劉曄,自然也瞞不住諸葛亮。

可惜的是在諸葛亮在的時候,關羽還會好好聽從諸葛亮的勸諫。

但等諸葛亮一走之後,性格高傲的關羽哪怕明知孫權的用心,但還是選擇我行我素的方式。

現在隨著局勢的發展孫權又將這番心思用在糜暘身上時,關嫣當然希望糜暘能有種更好的處理方法。

在明白孫權的險惡用心後,糜暘便知道他不能對孫權的使者避而不見了。

因為隨著孫權使者的一路北上,想來現在天下間有許多人的目光都注視在他身上。

而他避而不見或者說怒罵來使的行為,或許正中孫權的下懷。

既然不能不見,那麼現在糜暘就要思考他該如何見孫權的使者。

正如關嫣所說的那般,糜暘不見孫權的使者對孫權有好處,糜暘若見了孫權的使者,對孫權亦是有好處的。

雖說糜暘現在在大漢中位高權重,但他既非漢帝,又非執政,怎能單獨與孫權的使者見麵?

孫權名為漢臣,實為一方諸侯也。

由於與江東有著血海深仇,世人也許不會誤會他有投向江東的想法。

隻是若是他真的在新野城中接見來自江東的使者,甚至應下孫權給他的一係列好處。

那麼一部分世人或者說他的政敵,難免會以此為口實來懷疑將來他對江東的立場。

哪怕是糜暘拒絕孫權給他的好處,可誰又真的知道,糜暘私底下有沒有接受孫權的什麼好處?

目前大漢內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大漢來日或許與江東必有一戰。

而若是這場仗開打了,本來無論從各方麵來講,糜暘都會是大漢方麵征伐江東的第一主將人選。

想來孫權怕的也正是這點,或者說糜暘來日掛帥出征江東,是江東士民最害怕的一件事。

所以孫權想的是若糜暘真接受他的通好了,那麼以他熟知的政治規則來說。

縱算劉備再如何信任糜暘,他也會顧忌到朝野之間的疑慮,從而不會選擇讓糜暘掛帥出征。

人言可畏。

畢竟糜暘是第一人選不錯,但他不是唯一人選。

而隻要不是糜暘掛帥出征,那麼來日江東若真的反叛大漢了,江東的勝算亦會多上幾分。

這便是孫權的通盤用心。

糜暘見與不見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糜暘如何做,對他,對江東都是有利的。

隻是糜暘現在雖能看出孫權的通盤用心,但是糜暘倒是一時之間沒有太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件事。

糜暘自穿越以來,經曆的多是兵爭上麵的事,對於這種政治上的陷阱,他並未有什麼應對的經驗。

可能劉備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想著以此事來鍛煉糜暘。

因為心中的煩悶,糜暘不斷地在內室中來回踱步。

糜暘現在終於明白他當年離開成都之時,糜竺所囑咐他的那句話的含義了。

“政治上的暗箭,是比戰場上的明槍更加難以提防的。”

在不斷的踱步之下,糜暘心中在一直思考著可以找何人商量此事。

人各有長,既然他不擅長處理這些事,那麼他可以找人來為他出謀劃策。

但是尷尬的是,糜暘左思量右思量,自覺麾下人才濟濟的他,一時之間卻無法找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為他排憂解難。

正所謂人以類聚,糜暘乃是以顯赫戰功聞名當世的,所以聚集在他身邊的一眾賢才大多都是軍爭之才。


最新小说: 綜影視:從安陵容開啟爽文人生 商品返利,我在修仙界擺地攤 小主擺爛宮鬥日常 隊友是重生者,而我能讀心 換嫁大荒地?大小姐隨軍被偏寵了 美警:洛城鏢客,美式居合 死遁歸來,嬌嬌被禁欲世子強撩 靈氣複蘇:我的捉鬼係統開掛了 東北道事 錯嫁給年代文大佬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