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在座諸臣心中有這樣的疑問,實在是當世諸葛亮還未有戰功在身。
在諸葛亮過去輔佐劉備的時日中,諸葛亮是帶過兵的。
隻是那幾次帶兵,諸葛亮更多的是充當類似監軍的職責,獨立統領大軍指揮作戰的經曆,目前諸葛亮還未有過。
誠然漢代對丞相的要求極高,文武雙全是最基本的配置。
可人對未知的事情,總是會抱有疑慮的。
對於殿內的諸大臣來說,諸葛亮南征一事的成敗,便是一件充滿了未知的事。
於是乎諸大臣心中的疑慮,就不可抑製的在心中彌漫著。
丞相南征,成功了自不必說,可要是失敗了呢?
大漢可能頃刻間就會麵臨傾覆的局麵。
這樣的局麵,殿內的每一位大臣都不願看到。
曆史上諸葛亮南征之時,可能朝廷上也有出現這樣的疑慮,但今世的情勢與曆史大不相同。
曆史上南征時季漢的名將要麼去世,要麼還未完全成長起來,故而最後也隻能沒辦法選擇讓諸葛亮掛帥。
但現在大漢的情勢是,儘管近年來許多名將相繼去世,但依然還有著糜暘與張飛這兩位在。
相比於諸葛亮,殿內的大臣大多更願意相信戰功赫赫的糜暘與張飛。
於是乎就在諸葛亮在劉禪麵前自請南征後,就有一部分大臣出身勸阻諸葛亮。
在一部分大臣的帶領之下,越來越多的大臣也加入勸阻諸葛亮的行列中。
他們不是不尊重諸葛亮,他們有勸阻的舉動,也是一心一意為大漢考慮。
而劉禪在看到有許多大臣出來勸阻諸葛亮後,他本來就在動搖的內心,愈發的六神無主起來。
劉禪可能沒有諸多大臣的深思熟慮,但他卻是個聽話的孩子。
旁人不知道劉備近來為何不主持朝政,他難道還能不知道嗎?
在之前劉備打算讓劉禪監國之後,他曾特地私下裡召見過一次劉禪。
在那次召見中,劉備並沒有傳授劉禪什麼治國的道理,他隻是對劉禪叮囑道:
“丞相輔政期間,以父事之。
做好這一點,你便無憂。”
劉禪再傻,也知道劉備這番話的含義。
劉備就差直白地告訴劉禪,要緊抱好諸葛亮的大腿了。
正因為明白劉備話語中的含義,故而劉禪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是不希望諸葛亮南征的。
父皇染病需要靜養,表兄駐守在外,要是相父再離開了他的身邊,那以後朝廷上下他可以依賴誰?
有著這種想法的劉禪,在看到許多大臣都在勸阻諸葛亮後,他便也開口在朝會上第一次表達出他的看法:
“丞相身居輔政大任,孤一日離不開丞相。
不若急命調回梁州牧,反正據軍情可知,逆魏尚在籌備大戰期間,隻要梁州牧能快速平定南中,那梁州亦是無礙。”
劉禪的這番話,體現了他對諸葛亮的依賴與對糜暘的信重。
劉禪並不清楚,平定南中四個字代表著怎樣的艱險。
他隻天真的以為,隻要召回糜暘那南中便是須臾可定之事。
既然如此,那梁州又何必太過擔憂呢?
劉禪在說完這番話後,用期待的眼神看向諸葛亮,他覺得自己的看法也頗有獨到之處。
可諸葛亮在聽完劉禪的話後,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的神色,但他還是極為恭敬地對劉禪一拜言道:
“逆魏之所以尚在備戰,乃是逆魏忌憚左將軍的威名。
可若左將軍一旦離開梁州,那麼逆魏絕對會立即發起對梁州的進攻。
南中雖兵力不多卻地勢險要,非一朝一夕能平定的,故而左將軍萬萬不可離開梁州。
而逆魏等的便是與南中叛軍南北呼應之時,屆時我軍將會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為了不讓逆魏得逞,我軍當先下手為強。
左將軍在梁州一日,逆魏便不會貿然對梁州發動進攻。
而我軍可趁逆魏尚在調集大軍期間,以攻代守,主動出擊先平定南中,如此才是我軍唯一破局之法。”
諸葛亮對著劉禪,苦口婆心的說出了他的戰略。
諸葛亮的這番戰略,也不僅僅是對劉禪所說的。
當殿內的眾多大臣聽完諸葛亮的話後,他們的臉上都流露出沉思之色。
他們方才隻考慮到該如何防守,該如何拆東牆補西牆,才能讓大漢被動地度過這次危機。
也隻有諸葛亮高屋建瓴,想出了該如何主動破解這次危局。
這便是他們與諸葛亮的差距。
在場的大臣或許一開始囿於個人的見識高低,沒有諸葛亮的這番戰略思想。
但在諸葛亮為他們分析時勢後,他們也都不是屍位素餐之人,漸漸地明白了諸葛亮的用心。
在對著劉禪及眾大臣說出內心的看法後,諸葛亮便又接著對著劉禪一拜誠懇請求道:
“臣非魯莽之人,臣意欲親自南征,心中自有把握,還望太子能相信臣。”
當諸葛亮的誠懇請求落入劉禪耳中後,哪怕劉禪心中有再不願,但想到劉備叮囑的他,在一番不舍與擔憂之下,還是同意了諸葛亮的請求。
“既然如此,那南中之事,就全權委托丞相了。”
聽到劉禪的這句話後,諸葛亮的臉上浮現喜色。
而眾臣聽到劉禪允準諸葛亮南征的話語後,他們便也不再進行勸阻。
劉禪都已經同意諸葛亮的請求,那麼隻要劉備不出麵反對,那麼當今朝野上下又有誰能阻止諸葛亮呢?
諸位大臣這時也隻能在心中默默祈禱,諸葛亮這次南征能夠凱旋而歸了。
在得到劉禪的允準後,諸葛亮當即轉身在一眾大臣麵前,安排起南征的一切事宜。
隨著諸葛亮一道道口令的發出,大漢朝廷便再次以戰爭機器的形式開始動員起來。
...
在成都皇宮的一處大殿內,劉備正坐在禦座上聽著下方糜威的稟報。
糜威稟報的正是方才在朝會上發生的一切。
連日來的靜養,讓劉備的精神狀態好了許多。
隻是畢竟他的身體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整個人的臉色相比於以往,還是顯得更為憔悴了。
並且隨著糜威的稟報,劉備的口中還不時的發出一些咳嗽。
這些咳嗽聲擾亂著糜威的思緒,讓他時不時就停下稟報,然後用擔憂的眼神看向劉備。
反複幾次之下,感覺聽得斷斷續續的劉備不禁有些微惱:“你稟報你的,一直看著朕作甚。”
麵對劉備的斥責,糜威嚇得低下了頭,然後便繼續稟報起剛才朝會上發生的一切。
而隨著糜威的不斷稟報,劉備聽到了諸葛亮對這次隨他南征人員的名單的安排。
一個個的人名在糜威的口中說出,聽著大部分人名劉備都沒有什麼反應,但是當聽到馬謖二字時,劉備的眉頭皺了起來。
他不喜歡馬謖已經很久了。
不過雖然心中不喜,但劉備並沒有對此表達出任何看法,他隻是靜靜繼續聽著糜威的稟報。